专业名称:能源化学工程
专业代码:081305M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掌握能源化学工程、电化学工程及催化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新能源、能量储存与转换的理论基础,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技术;燃料电池系统与氢能利用;电化学功能材料与能源储存转换技术;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利用途径;培养出在新能源的利用和转化领域内专业的经营管理和科研开发的高级技术人才。
专业内容:主要学习化学电源与物理电源(燃料电池、锂电池、Ni-H电池、太阳能电池、生物电池等)的利用技术;学习能源材料与能源转换材料(储能材料、电极材料、光电转换材料等)的合成和设计;燃料化学与工程中催化剂、添加剂、高能碳氢燃料等新型燃料或能提高燃料利用效率的技术。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电化学测量、化学电源工艺学、化工原理、物理电源、能源化学、电极过程动力学、应用催化基础、能源系统工程、 能量与能量转换基础、可再生能源技术、新能源材料等。
就业与深造:本专业为教育部2011年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毕业生可在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或在能源化工类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和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
学制及授予学位: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化学和能源转化与利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具备在煤炭行业、电力行业、石油石化行业、生物质转化利用行业从事低碳能源清洁化、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能源高效转化、化工用能评价等领域进行科学研究、生产设计和技术管理的能力。
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
通过学习,将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 掌握能源化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掌握先进的设计方法及工程技术,具有基本的专业素质;
2. 掌握清洁能源的制备、存储及其转化的基本技能;
3. 掌握能源的清洁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技能;
4. 掌握通过现代技术获得最新科技信息的手段,了解能源工程发展的最新动态,具有一定调查研究与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5. 具有熟练使用计算机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化工热力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石油加工工程及实验、有机化工工艺、石油炼制工程概论、能源工程概论、合成燃料化学、可再生能源工程、化工用能评价、合成燃料化工设计、能源转化催化原理、合成燃料工程、煤化工工艺学,天然气化工工艺学,专业英语。
主要实践环节包括: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中强调以“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为特色,扎实的化学化工基础知识和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知识使毕业学生能够适应涉及化学、化工、传统和新能源加工等领域的广泛需求。毕业生工作领域包括:煤化工行业、天然气化工行业、电厂化工综合利用行业、生物能源化工行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理行业、石油加工行业、石油化工行业、催化剂生产和研发行业。可以在这些行业从事设计、科学研究、技术管理等工作或继续深造。
能源化学工程 英文名称:Energy Chemical Engineering 本专业为2011年新增专业,本专业主要学习能源的种类,能量储存与转换的理论基础,了解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技术;燃料电池系统与氢能利用;电化学能源储存转换技术;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利用途径;培养出专业的技术人才。 能源化学工程属于一个全新的专业,之前只在化学工程与工艺这个专业里涵盖过一点,主要关注怎么利用能源、对大自然造成较少的伤害。 主要研究方向: 能源清洁转化 煤化工 环境催化 绿色合成 新能源利用与化学转化环境化工 专业核心课程 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化工热力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石油加工工程及实验、有机化工工艺、石油炼制工程概论、能源工程概论、合成燃料化学、可再生能源工程、化工用能评价、合成燃料化工设计、能源转化催化原理、合成燃料工程 毕业生适应范围和主要去向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中强调以“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为特色,扎实的化学化工基础知识和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知识使毕业学生能够适应涉及化学、化工、传统和新能源加工等领域的广泛需求。毕业生工作领域包括:煤化工行业、天然气化工行业、电厂化工综合利用行业、生物能源化工行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理行业、石油加工行业、石油化工行业、催化剂生产和研发行业。可以在这些行业从事设计、科学研究、技术管理等工作或者继续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