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调整,学校于1961年成立新的第一机械系,即飞行器工程系的前身(后来简称为一系),设有导弹总体设计专业、导弹弹体制造专业、飞行力学、发射装置与地面设备专业、空气动力学、发动机设计等专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该系为国家航空航天和兵器领域培养了大量高层次专业人才,主持和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并装备部队,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根据国家航天事业发展需求和学校向航天领域拓展的发展战略,学校于2008年12月30日成立了主要面向航天科技领域的宇航学院,由飞行器工程系、发射与推进工程系和力学系重组而成,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探月工程总指挥栾恩杰院士为学院名誉院长。
宇航学院依托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力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其中飞行器设计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固体力学是原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设有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航天运输与控制、飞行器动力工程、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和工程力学6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有教职工135人,教授28人,博士生导师3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511人才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名,北京市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北京市实验示范教学中心2个,国防科工委研究生创新基地1个。学院教师近些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根据学校“强地、扬信、拓天”的发展战略,宇航学院将在保持现有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向航天科技领域拓展,逐渐使宇航学院成为学校在航天飞行器总体技术科研与教学的主力军和面向航天科技工业服务的主窗口和合作的主渠道。
专业介绍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在航天航空领域中从事飞行器总体设计的理论研究与试验、设计与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
专业内容:本专业以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为主干学科,学习飞行器总体设计、飞行器结构设计、飞行器飞行力学与控制等学科方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主要课程(群):工程力学、结构力学、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电工和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制导与控制技术、结构设计、飞行器系统设计、测试技术等。
就业与深造:本专业有相应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攻读研究生的比例达40%。毕业生面向航天、航空及兵器科学技术等国防科技领域,主要从事飞行器,特别是制导飞行器设计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总体论证、方案设计及技术管理等工作。本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100%。
学制与授予学位: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航天运输与控制专业
培养目标:在航天航空等国防科技领域中从事航天器系统方面的理论研究、设计与开发、试验研究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
专业内容:本专业以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力学为主干学科,重点学习航天器发射与推进原理、空间飞行控制、航天器着陆与回收、天体力学、航天运载技术等学科方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主要课程(群):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与轨道动力学、航天器控制原理、航天测控原理、航天器返回与着陆、航天飞行器分析与设计、空间推进原理、航天器发射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可靠性工程、微机原理及应用等。
就业与深造:本专业具有相应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毕业生面向航天、航空科学技术等国防科技领域,主要从事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航天器推进与发射、航天器返回与着陆、航天运输工程以及与之相关的系统设计、研究开发、总体论证、方案设计及技术管理等工作。
学制与授予学位: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在航天航空领域中从事飞行器推进系统的理论研究与试验、设计与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
专业内容:本专业以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热)力学、机械工程为主干学科,重点学习飞行器推进系统原理与设计及相关学科方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主要课程(群):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结构力学、气体动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电工和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测试技术、航空宇航推进原理、发动机设计等。
就业与深造:本专业有相应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攻读研究生的比例达38%。毕业生面向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科学技术等国防科技领域,主要从事飞行器推进系统及热机系统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总体论证、方案设计、实验技术研究及技术管理等工作。本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100%。
学制与授予学位: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在航天航空及兵器科学领域内从事武器系统、火箭导弹发射技术与设备及相关专业的理论研究与试验、工程设计与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
专业内容:本专业以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为主干学科。重点学习内弹道学、发射装置设计等学科方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主要课程(群):工程力学、结构力学、气体动力学、机械设计和制造基础、电工和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发射动力学,发射系统设计、测试技术等。
就业与深造:本专业具有相应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攻读研究生的比例达38%。毕业生面向航天航空、船舶和兵器科学技术等国防科技领域,主要从事航天地面工程、武器发射系统的总体论证、理论研究、试验研究、产品设计及技术管理等工作。本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100%。
学制与授予学位: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工程力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力学基础理论、计算仿真和工程实验能力,能在航天航空、土木建筑、机械与车辆、生物医学等工程领域中从事与力学有关的科研、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的研究型人才。
专业内容:本专业以力学、数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为主干学科,重点学习动力学与控制、工程材料与结构设计、工程计算仿真与测试、生物力学等学科方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掌握相应的专业技术。
主要课程(群):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概论与数理统计、力学中的数理方法、数值分析、工程制图、机械设计、电路分析、自动控制理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计算力学、实验应力分析、塑性力学、振动理论、振动测试技术、工程材料、智能材料与系统、纳米材料与技术、生物力学、航天工程概论、航天器动力学、航天器结构与设计、最优化方法、现代控制理论、现代测试技术、计算仿真工程实训、实验测试工程实训等。
就业与深造:本专业具有相应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动力学与控制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固体力学是原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该专业毕业生可进入航天航空、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生物医学等应用领域,从事航天航空结构的振动控制、先进材料的设计、生物力学与仿生材料、结构仿真计算及实验测试等方面工作。
学制与授予学位: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硕博连读班)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控制基础、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有国际竞争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面向航天航空领域的研究型工程师和科技领军人才。
专业内容:以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为主干学科,重点学习航空宇航、力学、控制等学科方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主要课程(群):力学基础课程、力学学科主干课程、控制基础课程、控制学科主干课程、机械学科主干课程,航空宇航学科基础课程、系统设计、动力学与控制、导航制导、推进与发射、结构与力学等课程模块。
就业与深造: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本硕博连读班学生面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等一级学科,毕业生面向航天、航空科学技术等国防科技领域,主要从事相关理论研究、技术开发、总体论证、方案设计及技术管理等工作。
学制与授予学位:学制为8-9年,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学院名师目前在校全职工作的名师有 唐胜景 崔平远 祁载康 刘莉 刘藻珍 毕世华 胡更开 荣吉利 季葆华 等。
学院领导党委书记:于倩
院长:胡更开
副院长:唐胜景 荣吉利 王宁飞 崔平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