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查询首页> 海南高校>海南科技职业大学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
高校名称:海南科技职业大学 高√ X
高校代码:14172
高校人气
隶属部门:海南省教育厅
通讯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琼山大道18号
高校类型:理工 职业本科 民办
高校网址http://www.hvust.edu.cn/
联系电话:0898-65969889, 0898-65969887
相关高校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以下简称“海科大”)于2008年在原中央美术学院海口校区基础上创建,2018年升格为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院校,2019年更名为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是海南省唯一一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改革院校。学校秉承“科学、务实、厚德、创新”校训,坚持“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一、办学规模与硬件条件

学校有海口市江东校区(美兰老校区)和云龙校区(新校区),目前已有出让用地2309.54亩。美兰校区距海南省委、省政府4公里,云龙校区距海口美兰机场9公里,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学校现有校舍面积51.5万平方米(不含在建房屋4.1万平方米)。学校现有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海事学院、城建学院、财经学院、设计学院、健康科学学院、国际护理学院、临床医药学院、传媒与音乐学院、会计学院、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课教学部、基础医学部等16个教学单位。紧密对接海南十二大主导产业中的海南油气、高新技术、互联网、医药、医疗健康等重点产业。开设26个本科专业和50个专科专业。现有在校生23536人,其中本科生11160人,专科生12376人。

学校具有国内领先的各专业实训设备与仿真软件、VR设备与技术,私有云平台建设了20000门优质网络课程及资源;拥有369间实验实训室、398间多媒体教室、156间智慧教室、4间智慧树录播室、61间计算机教室、5间数字化语音室。校内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及校企合作仿真实训软件总值26041.6万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94.76万册、电子图书173万册、中外期刊100余种,图书馆现有深图ILAS借阅系统和知网、超星等学术平台及瀑布流电子显示选书预阅屏3套。学校使用0A系统实现内部协同管理,运行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规范过程管理,采取现场摄影录制的新形式开展实践实训教学督导及评教,切实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形成科学、高效、优质的管理体系。

二、专业建设与专家治学

学校建成了以应用化工技术、航海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物联网工程技术等工科为主,兼顾医学、管理学等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服务当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未来发展,部分专业填补了海南空白。2022年顺利获得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和10个本科专业学士学位授权;获批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入选海南省高水平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航海技术2个专业群获批海南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2021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被评为海南省第五轮省级特色重点学科。2019年航海技术、健康管理专业被教育部认定为“骨干专业”,石油化工技术专业被评为海南省高职类校企合作特色专业。

学校实行专家治学。现有校长、副校长15名,分别为博士副教授或教授,各学院院长均是中青年博士或副教授、教授。学校领导和各学院院长实践经历经验丰富,均为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大赛连年获得一等奖或二等奖者、参加省部级教改课程项目评定连年获得一等奖或二等奖者、从优秀专任教师或优秀专业系主任及优秀教学或科研副院长转任者;或由具有名校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并任职二级学院院长10年以上或博士生导师及教授等教育教学专业管理人员构成。

三、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目前专任教师1168人,校外兼职教师411人(含行业导师),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674人,占专任教师的57.71%(其中博士154人);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376人,占专任教师的32.19%(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58人);“双师型”教师675人,占专任教师的65.92%。

学校灵活民办体制用人机制,通过特殊政策引进高技能人才,给予特殊人才特殊待遇。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共引进高学历、高职称、高层次人才157名。海科大教师揭军武、孙杰、杜金风、王月雷、杨静、郑兵、OMARY GASTRO等85人已成为海南省高层次人才,其中韩刚、王月雷、曹献英为C类人才(领军人才),闫浩、孙杰、揭军武、杜素芝为D类人才(拔尖人才),王月雷获得了“南海工匠”“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海南青年五四奖章”“海南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黎冬楼、闫浩获得了“海南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施金妹获得了“海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仅2022年就有30名教师被评为海南省高层次人才,20名教师顺利晋升高级职称。

四、高素质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高素质、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努力培养服务新型产业、新产品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毕业后做社会发展进步引领者,注重教学科研平台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有海南省特种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筹)等3个,中央财政支持的石油化工技术专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中国残联、教育部批准的海南省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海南省高校特色实训教学示范中心,海南海科石油化工产品检测中心等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校内实训中心18个,校内实训、实验室263个及VR实验室(制作并完成24个VR实训项目);与海南汉地阳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省内外企业共建共享校外实训基地共175家。

学校大力开展“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工作。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于2016年4月挂牌成立,目前基地2000平方米。采用“政府扶持、社会参与、高校助推、自愿加入、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的运作模式,为创业初始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孵化促创业、创业带就业、就业促发展”。截至2022年11月,共计服务孵化学生企业150家次,部分学生企业得到了快速成长,收益非常可观,迅速涌现出海口海科葳森设计有限公司、海南卓海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众城文化传媒(海南省)有限责任公司、海南优学乐教育培训有限公司、海口海科南北农产品商贸有限公司等一批先进的创业典范。

2022年组织各专业本科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共114项,其中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10个、创业训练项目2个,创业实践项目1个;省级创新训练项目23个、创业训练项目1个,创业实践项目1个;校级创新训练项目49个、创业训练项目16个,创业实践项目11个。

五、校企深度合作

学校目前与海南龙头企业和省外企业240余家签订了校企深度合作协议,2022年顶岗实习学生3688人次。与我校共同开发校企合作教材的企业55家,已出版校企合作教材55部。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校企合作成果转化工作,有30多项专利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中运营转化。

学校与175家省内外企业共建共享校外实训基地,依托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学校和企业充分沟通协作,按照行业企业标准及岗位要求,调整课程设置,重构课程体系,将企业先进的行业知识、产品和技术研发体系,通过合作方式融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重点专业聘请行业、企业、高校的专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各专业的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每年按计划组织专业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促进了“双师型”教师的成长;聘请企业技术能手兼职任教,促进了专业课程与生产实践的融合。

学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取得系列建设成果,获批校企合作技术项目共100余项,涵盖政府和80余家企业,企业与我校合作开发技术几十项,为海南十二大主导产业发展服务。学校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合同,共建产教融合实践基地,目前已成功成立了“康芝药业班”“东方傲立班”“洋浦傲立班”等订单班。

郑兵教授带领技术团队成功研发海南海科智慧食堂产品,2021年9月6日投入运营,智慧食堂整合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技术手段来解决传统食堂口味差、粮食浪费和学生营养不均衡等三大难题,项目主要有人脸识别、订餐、就餐、支付收银系统、营养分析和食堂管理等六大功能模块,实现食堂精细化管理,在提高食堂管理效率、拒绝浪费、改善饮食、营养均衡及节省运营成本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高级技师谷兵兵带领校企科研团队研发可移动交通信号灯和分布式交通信号灯项目,研发的产品通过5G专网接入交管指挥中心并实现百度地图实时读秒,目前该研究成果已在海口市投入使用。

2021年,学校入选为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被海口市120急救中心授予“急救安全屋”称号。2022年1月,海口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批复同意学校与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合作成立非直属附属医院,共同促进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提高医学人才的培养能力,服务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六、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学校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共12项。以职业教育试点改革申报立项海南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其中杨秀英教授主持的《以高端技术技能和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职业本科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等重点项目10个,一般项目38个,自筹7项。除教育厅教改项目外,学校鼓励教师申报社科联、教育科学规划办、科创融教、其他行业协会课题等其他类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并给予配套支持。

学校一直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以校企合作推进教学改革。在已公布的教育部2020年及2021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名单中,学校获批立项数连续两年为海南省第1名。学校组织优秀教师与企业合作申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开展VR虚拟仿真项目建设;郑兵教授负责开展全校智慧教室、私有云项目建设并取得了软件著作权9项。学校培训服务、横向课题、校企合作、社会服务收入年均超过1000万元。

学校狠抓教学改革,重视课程建设。学校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签订了为期5年的“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改革实验”项目合作协议。中国名校名师名企智能技术总监运用德国人才培养经验,对学校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应用型课程指导,2020年,学校荣获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2020课程改革创新奖。2022年,学校518个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改革实验项目通过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评审验收。应用化工技术团队和大数据工程技术团队获批为海南省首批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施金妹教授的《C语言程序设计》被认定为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张风教授《家居室内设计》等4门课程被认定为第六批海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目前学校获教育部批准开展“1+X”证书试点工作共27个领域,取得职业技术资格培训项目许可69个,获颁“教育部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项目突出贡献奖”,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海事局批准开展无限航区船长、大副培训项目。

在中国现代教育研修中心和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主办的“应用型课程建设大课堂说课展示”比赛中:王睿获得一等奖,杜金风、魏爱民、王进、罗振江、彭金银获得二等奖,魏爱民、黎冬楼、何欣、王卉、缪从金、谢辉获团体二等奖,郑兵和赵斌霞获得三等奖。

近五年,学校教师主持各级纵向科研课题210项,其中省级及以上课题153项;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92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168篇,其中国内外核心期刊收录281篇(SCI收录123篇);出版教材、专著204部,获国家专利授权402项。学校师生申请获批软件著作权278项,完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咨询报告56篇。

2021年,学校理事长杨秀英教授撰写的《用新发展理念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探索》在中国劳动学会等单位召开“党与劳动发展”主题研讨会上获优秀论文二等奖,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职教本科发展的关键在于“双师型”教师》。校长韩长日教授带头发明专利技术,获得发明专利权10项,其作为主要成员完成的《瓜馥木等海南热带特色药用植物活性成分发现、制备与评价》获得2020年度海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郑兵教授作为“物权数字化课题组”组长,与物权数字化(经纪)平台联合启动项目研发,开启全国高校物权数字化先行示范的先河;曹维良教授与企业联合技术攻关,共同申报获批海南省科技厅2016年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双效余热回收与热泵技能技术在工业产品中生态设计》;黎冬楼教授与企业联合申报海南省科技厅2018年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海口湾智能化海上交通服务应用软件的研究与开发》获批立项。

2022年,海科大理事长杨秀英等所著两篇论文《工匠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和《职业本科教育的思考与探索》入选中国知网《学术精要数据库》2011—2022年高影响力论文。2022年9月,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融合研究新平台“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航运发展与物权数字化重点实验室”获批海南省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立足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实际,开展航运经济、水上和港口交通信息与安全、物权数字化应用技术、物权数字化实践应用及推广研究,为海南航运业、物权数字化产业发展提供智慧和应用支撑,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近五年,学校主持各级横向科研课题90项,理事长杨秀英教授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重点科研课题《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内部审计全覆盖问题研究》横向课题研究。学校承担并完成《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等多项政府委托课题。

七、师生技能大赛与学校荣誉

近五年,学校教师与学生获得各类省部级以上专业技能大赛、教学课程参评等奖项2162项。学生参加各类省部级技能竞赛获奖1704项,其中:国际级竞赛获奖18项;国家级各类竞赛获奖607项(含特等奖5项、一等奖89项);省级各类竞赛获奖1079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200项)。2018年—2022年,本科各级各类竞赛获奖892项(国际级竞赛获奖18项;国家级竞赛获奖417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59项;省级竞赛获奖457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80项)。学校教师获得各类省部级以上专业技能大赛、教学课程参评等奖项458项,其中:国际级5项,国家级168项(含一等奖4项,二等奖13项);省级285项(含一等奖24项,二等奖44项)

2022年,海科大学生参加2022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特等提名奖(F奖,全球获奖率约1%),国际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同年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再创骄人成绩,斩获全国二等奖7项;海南赛区奖35项,其中省级一等奖12项,省级二等奖10项,省级三等奖13项。在参赛的1606所高校中,海科大国赛获奖数量并列第51名;在获国家级奖项的本科和专科高职院校中位列第一名;位列全国本科和专科412所民办高校第一名;位列全国32所本科层次职业大学第一名。

学校升本更名以来,荣获海南省教学成果奖6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6—2020年全国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学科竞赛排行榜(TOP20)”,学校全国竞赛年度排位分列第9名、第6名、第3名,位列海南省同类高校第一名;2021、2022年在艾瑞深校友会中国大学排行榜连续两年名列第一;在全国学生竞赛榜单连续两年名列民办本科层次职业大学第一名;2021、2022、2023年在中国科教评价网(金平果)职业本科大学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连续3年名列民办职业大学第一;在2022年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排名位居榜首,也是全国排名第一的民办本科层次职业大学;荣获“中国民办十大知名品牌大学”“2022年度综合实力品牌高校”“2022年度职业院校知名品牌”称号;2021年获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创新基地(2021—2024)”“2021民办教育产教融合双创示范单位”“2021年度思政教育示范高校”及“2021年度职业教育领导品牌”荣誉称号。2021年7月成功入选海南省第一批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达标高校行列。截至2020年连续两届获评海南省“5A级社会组织”,同年被中国民办教育家代表大会理事会评为“中国民办教育十大知名品牌大学”。2019年获颁“中国好教育品牌实力民办高校”和“中国好教育智慧教育品牌”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师生参加各类省、部级比赛项目一年比一年多,学校是师生发展的好平台。

生成时间:2023-08-23 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