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以理工学科为主体,以生命科学为特色的普通高校,是湖北省第一所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独立设置的民办大学。学校位于武汉市现代港口工业新城阳逻经济开发区内,占地面积1762亩。校园环境优美,终年花香鸟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形成了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生态型园林式校园,被网友誉为“中国最美丽的校园”之一,是广大学子求学治学的理想园地。
建校之初,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先后两次亲笔致信学校创办者,热情称赞“学校为即将到来的第六次产业革命培养人才,真是件大好事”。在钱老的亲切关怀指导下,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公益性办学原则,牢记“立校为公、办学为民、依法治校、回报社会”办学宗旨,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钱学森精神,秉承“严谨、自强、求是、创新”的校训,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战略,积极探索“育人为本、科学发展、因材施教、乐教乐学、共同进步”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推进“百名博士引进工程”、“教学质量工程”、“服务地方经济研发工程”,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致力于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升,实现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学校设有生物科学与技术系、食品工程系、制药工程系、化学与环境工程系、园林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管理工程系、外语系、艺术系、体育系、建筑系、机电工程系、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文化素质教育中心)等13个系(部),现有27个本科专业和25个专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涵盖理、工、文、管、教、艺等7个学科门类,普通全日制在校生近20000人。现有教师112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37.3%,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占69.4%。现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品牌专业1个、精品课程3门、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1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1个。“十一五”以来,教师承担各类科研、教研课题500余项,其中国家(省级)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晨光计划等10余项,发表论文1500余篇,获得省市级科技与教学成果奖30余项。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先后特聘“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汪金权、全国著名党史专家石仲泉为我校“大学生人生导师”。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近三学年,获国家、省、市大学生学科、课外技能、文体活动竞赛等各类奖项300余项;2008-2012年,共有123篇本科生毕业论文获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奖。许大卉、杨子威、程菲、刘哲贤等一批学生受到团中央、教育部及省教育厅、团省委等有关部门的表彰,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先进典型,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群体示范效应。学校先后在省内外数百家企业建立了实习、实训及就业基地,其中“药学实践教育基地”获批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被社会誉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摇篮”。
学校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科研楼16栋,学生公寓28栋,教师公寓27栋(含外国教师公寓3栋),学生餐厅6座;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亿元。信息化的图书馆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藏书149.5万册。建有多功能体育训练馆、塑胶田径运动场等室内外体育运动场地面积近8万平方米。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得到了中央和省领导的关怀、支持和指导,俞正声、张榕明、陈宗兴、周济、罗清泉、蒋祝平、王生铁、张昌尔、苏晓云、王少阶、辜胜阻、郭生练等领导同志先后来学校视察指导工作,热情称赞学校坚持公益性办学所取得的发展成就“功德无量”,为学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指引了正确的方向。
面向未来,全体武生院人将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力争到2020年,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多学科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全国高水平民办大学。
生成时间:2022-12-28 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