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的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北京石油学院石油地质系,1969年随学校迁至山东东营,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勘探系。1988年学校更名为石油大学,在山东和北京两地办学,以原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地球科学系为基础,成立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系。1993年组建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2001年地球科学系和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合并成立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2005年学校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0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进行院系调整,资源与信息学院的物探和测井学科与计算机系和自动化等学科合并组建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原资源与信息学院更名为地球科学学院。
地球科学学院下设院办公室和地质学系、油气勘探与开发地质系、地球化学与环境科学系、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4个教学科研单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10人,其中教授39人、副教授38人。在39位教授中,包括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
地球科学学院自1953年成立以来,共为国家输送了万余名高层次的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和管理人才。1981年和1990年分别在北京恢复招收研究生和本科生以来,已培养本科毕业生2200余人、硕士生1150人、博士生525人。学院已形成了本科、硕士和博士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有在校本科生954人、硕士生813人、博士生138人和博士后研究人员20余人。
经过近60年的建设,学院拥有“地质学”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8个硕士点以及地质工程和环境科学2个本科专业。“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学科,2012年在全国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第二,“矿产普查与勘探”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建有“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室。“十五”以来,我院教师承担了3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141项国家油气重大科技专项课题(专题)、105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含油气盆地构造和沉积储层地质、油气成藏机理与分布规律、剩余油分布与预测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发表学术论文2500余篇,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50余部,获得国家教学和科技成果奖励13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1项。
在“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导下,学院以地质资源强势学科为依托,构建完善的资源与环境学科群;以院士和教授为学术带头人,形成师德高尚、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的学科梯队;以研究型、实践型、国际合作型三类高级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平台,开拓创新,在学校“建设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进程中,努力把学院建成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油气地质及环境科学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基地和学术交流基地,成为“学科一流、教学优秀、科研创新、和谐发展”的研究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