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简介

化学化工学院前身为宁夏大学化学系,成立于1958年。1997年12月,与原宁夏工学院、银川师专(含宁夏教育学院) 的化工、化学专业合并;2002年2月,与原宁夏农学院化学教研室合并,组建了新的宁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学院位于宁夏大学校本部C区,设有化学系、化工系,基础化学实验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化学(师范、分析)、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材料化学5个本科专业、32个教学班,在校本科生1103人。有化学学科一级硕士学位点(二级硕士学位点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一级硕士学位点(二级硕士学位点有应用化学、化学工艺、工业催化)和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在校研究生157人。

  学院拥有“国家级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化学化工类特种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站”(该站在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分院建立了工作站,正在筹建中卫市分站)、“国家级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团队”、宁夏“化学化工类大学生特种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化学微格教学、化工原理、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工程制图、精细有机合成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教育为自治区级特色专业。有基础实验室4个,专业实验室8个,另有综合实验室、学生创新实验室、仿真实训实验室各一个,面积约4000余平方米。

  学院现有教职工102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员11人(含专职辅导员4人),占11%;实验技术人员14人,占14%;专任教师77人,占75%。教师中教授16人,副教授36人,兼职教授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人,自治区“313”人才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享受自治区政府津贴专家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一二层次2人,三层次1人;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的19人,外聘导师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3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60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人员占全院教师的81%,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的教师全部具有硕士学位。学院现有9个党支部,其中教工党员45人,学生党员248人。

  学院拥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煤基化学化工与节能减排”、自治区重点学科“应用化学”、校级重点学科“有机化学”。在重点学科建设中凝练出了煤基催化转化及工艺、功能材料化学与分离技术、资源利用中的节能减排与绿色化学新技术等研究方向。学院还拥有自治区院士工作站、自治区天然产物工程技术中心、自治区煤化工工程实验室等研究平台,具备良好的研发环境和实践条件,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可以为全区各高等院校培训师资、为在校学生及企事业单位进行化学化工类初级到高级的特种职业技能的培训与鉴定。

  学院拥有一批高素质的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人才,主要科研研究方向与领域有:能源化工资源转化、环境与绿色化工技术、精细合成、功能材料、天然产物利用等。近年来共承担自治区级以上科技项目70余项,研究经费1800余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26项;“十一五”期间共发表论文412篇,其中SCI、EI、ISTP三大索引118篇,核心期刊242篇,出版专著4部,出版教材8部;获省部级科研奖励52项,有3项区级教学成果奖,2名教授获得自治区级教学名师称号,3位教授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1名教师获得全国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1名教师入选“国家国培计划培训团队领军成员”。

  学院长期以来非常重视与企事业单位的产学研合作,相关研究单位近几年来已经完成了多项委托项目,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培养了很多高技能型人才。化学教育专业与十几所中学建立了师范教育实习基地;化学分析、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材料化学专业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卫市等50余家大中小型企业建立了实习实践基地。毕业生就业面广、就业形势好,近几年来就业率名列宁夏大学前茅。目前正在与宁夏宝丰能源集团共建“宁夏化学化工类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国家级)”,并联合区内8所高校进行创新实践课程建设。

  学院十分重视学术交流,经常邀请院士、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讲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大连化物所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自1998年以来共保送了40多名优秀本科毕业生到上述院所攻读硕士研究生。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工作发展迅速,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和班主任制,30%左右的学生承担了创新实验项目并得到各类科研资助,学生多次在“挑战杯”、“化工设计竞赛”、“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等全国大学生创新竞赛活动中获得佳绩。

  面向未来,学院“十二五”规划的奋斗目标是:深入实施“321工程”(‘3’即努力打造功能一流的学科研发基地、学科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学科社会服务基地;‘2’即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和国家级教学团队两个教学平台打造一流的本科人才培养基地;‘1’即努力打造在西部地区具有区域特色的一流化学化工学科),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全面提升办学特色与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化学化工类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