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简介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前身为1981年任继周院士创办的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2001年5月加挂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生态研究所牌子,2002年4月整体并入兰州大学成立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生态研究所的名称继续使用。在全国36所设有草业科学专业的高校中,该院是唯一进入“211”和“985”工程学科建设的学院。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7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4人,萃英特聘教授1人、萃英特聘讲席教授3人,教授15人(一级教授2人、二级教授3人)、副教授17人、讲师11人;博士生导师14人(兼职2人),硕士生导师43人(兼职13人)。

教师队伍中博士学位获得者达88.1%,出国工作、学习一年以上的占71.4 %;有4人在国际学术组织任职,5人次任SCI期刊编委。拥有草地农业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农业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牧草与草坪草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草地农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西部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平台,庆阳黄土高原试验站和临泽草地生态试验站等12个野外观测站和示范基地。

近五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55项,承担国家、省部重大重点项目24项,包括我国首个牧草学领域、兰州大学首个“973”项目“中国西部牧草、乡土草遗传及选育的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863”课题3项、科技部科技支撑课题4项,国际合作项目11项。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这是本学科作为主持单位获得的第4项国家奖;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出版著作7部,发表论文554篇,其中SCI期刊论文105篇,以本学科为主的兰州大学农学类论文被SCI收录数排名全国高校前八位,已连续五年成为SCI收录兰州大学单个学科论文排名最靠前的学科。设有畜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畜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草业科学二级学科博士点,作物学、植物保护一级学科硕士点,草业地理信息学、草地营养生物学、草坪生物学和农业经济管理等8个二级专业硕士点,2个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和草业科学、农林经济管理学本科专业,草业科学为省级重点学科和甘肃省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已形成了支撑草业科学发展的完整学科群。

获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有草业科学专业国家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项。在2008年教育部组织的一级学科评审中,“畜牧学”一级学科全国排名第4。

学院与澳大利亚、美国和新西兰等10多个国家的科研机构、高校和公司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广泛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新西兰梅西大学出资设立了任继周教授奖学金,用于鼓励两国学生、学者的交流。

学院2名特聘外国专家获中国政府“友谊奖”。主办的《草业学报》和《草业科学》,均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和国际CABI源刊,影响因子在全国1946种科技期刊分别排名第1和第28。《草业学报》连续8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