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简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是一个集产、学、研为一体的综

合性学院,1999年9月由原西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和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合并组成。现有教职工228人,其中教授及研究员18人,副教授及副研究员86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35人。现有在校本科生1878人,博士、硕士生238人。

学院现有农业水利工程、水资源与环境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动力及电气工程5个系及测量测绘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水资源与水环境工程、土木工程、水工水力学与泥沙、水工结构与材料、电气及动力工程等7个实验室。拥有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旱区农业节水重点开放实验室。设有水资源与节水研究中心、陕西省节水灌溉试验中心、水利部西北水利工程实验中心、西北水利水电咨询公司、西北水利水电建设监理中心、西北水利水电建筑勘测设计院等机构。编辑出版《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和《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两个学术刊物。

学院拥有农业水土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现有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5个博士点学科,8个硕士点学科,水利工程和农业工程领域可授予工程硕士,农业水土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和水文及水资源可授予高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学院现有8个本科专业(其中1个学硕连读专业)以及四个函授专业。七十年来,学院先后培养本专科毕业生6700余名,毕业硕、博240余人。

学院立足西北,面向全国,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积极为水利水电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先后获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10余项,主编和参编学术著作70余部,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200多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机构收录论文200余篇),提交各类研究报告2500余份。

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多次主办大型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近年来到学院进行访问、讲学与合作研究的国内外专家100多人次,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以色列、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良好的互访交流关系。

专业设置农业工程类(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 081904 农业水利工程(Agricultural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陕西省名牌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

学制四年。培养具备农业水利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后能在农业、水利、水电、水保等部门从事水利工程(机电排灌工程、农业水土资源开发、水库枢纽、水电站、渠系建筑物等)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工作。

水利类(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 080801 水利水电工程(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省级特色专业)

学制四年。培养具有工程力学、工程结构、水工建筑、水电站等水利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受到必要的工程设计方法、施工管理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毕业后能在水利、水电、农业工程等领域从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开发、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

◆ 080802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省级特色专业)

学制四年。培养具有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方面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后能在水利、能源、城建、农林、环保等部门从事区域水资源评价、规划、开发和管理,水文水资源信息的采集及处理,水环境保护,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运行、科研和水政管理等方面工作。

土建类(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 080703 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

学制四年。培养具有工程力学、工程结构、房屋建筑、道桥工程和市政工程等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土木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后能在建筑、道路、桥梁、市政、矿井等工程领域从事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等方面工作。

◆ 080702 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

学制四年。培养具有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接受区域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市政工程规划、园林景观系统规划和建筑设计等方面的训练。毕业后能在城市规划、市政工程、建筑设计、风景园林设计、名胜古迹保护规划、房地产开发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管理、研究、投资开发等工作。

能源动力类(Energy and Power)

 ◆ 080501 热能与动力工程(Thermal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学制四年。培养具有水利工程、水利机械及电器设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后能在水利水电领域从事大、中型泵站和中、小型水电工程及机电设备的规划、设计、安装、调试、自动化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五、0806 电气信息类(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学制四年。培养具有电工电子技术、电力系统、信息控制、电机电器及其控制、计算机技术等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后能在电力系统、发电厂等领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应用等方面工作。

研究生培养研究生培养概况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共有农业水土工程、农业水资源与水环境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等四个博士点学科;农业水土工程、水文学与水资源、水利水电工程、岩土工程、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结构工程等七个硕士点学科,农业工程和水利工程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其中农业水土工程学科是国家和陕西省重点学科,设有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农业水土工程学科设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是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单位。

1941年学院农田水利研究部开始招收研究生,是我国最早招收水利学科研究生的单位之一。

1982年创建我国第一个农业水土工程硕士点,1986年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农业水土工程博士点,并于1998年经批准设立了农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02年和2007年农业水土工程学科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学院已培养毕业硕、博士研究生240余人,他们已成为我国水利水电和建筑行业的业务骨干。目前有在校博、硕士生研究生310人。

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博士生冯国章、龚道枝完成的学位论文分别被评为2000年、2007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农业水土工程博士张富仓、 宋松柏、龚道枝、朱建强完成的学位论文分别被评为2003年、2006年、2007年、2008年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

在学科建设和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完成的“创建农业水土工程新学科,面向旱区节水农业培养高层次人才”成果获1999年度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及2001年度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本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应满足以下要求:

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守法纪、品德良好、学风严谨、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能积极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应具有从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的教学、科研、开发或独立承担本专业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

1.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技术

2.智能化检测与监控系统

3.农业信息技术

三、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生最低年限为3年,最长研究学习年限为4年。在职硕士研究生为最低年限为4年,最长研究学习年限为5年。因特殊原因不能完成学业者,应在毕业前一年的12月上旬提交延长答辩的申请报告,经导师和学院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长同意,报研究生部审批。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提前答辩时间不超过半年,在职硕士研究生不超过一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采用学分制,课程分学位课和选修课两类。学位课包括政治理论课、第一外国语、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应修满20学分。全部课程学习必须修满32学分。

科研成果学院先后获部省级科技成果三等奖以上的项目100余项,其中,获全国科学大会奖9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四等奖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7项。

获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以上的成果主要有:

● 泥沙运动基本规律及水流挟沙能力公式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 三门峡水利枢纽改建及泥沙处理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 中小型水库泥沙处理与浑水淤灌试验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 渠首引水防沙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 喷灌技术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 高含沙浑水淤灌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 黄土区辐射井研究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 水坠法筑坝及水力冲填技术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 砌体坝建坝技术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 黄土台塬阶地乾县枣子沟试验研究与示范 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 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陕西省黑松林水库泥沙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轻型井 1986年国家发明四等奖

● 浑水水库排沙的研究 1979年陕西省科技成果一等奖

● 土壤~作物系统水分动力学及农业节水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199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 农田水分微循环规律及其节水调控原理研究 1996年水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 土壤-植物系统水动力学及调控 200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 节水灌溉关键设备研制与开发 2002年度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黄土区水分~养分~小麦生长及水分有效性研究 2001年度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西北地区农业节水与水资源持续利用》专著 2001年获第十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三等奖

● 黄土区水-土-作物关系及其最优调控机制研究 2003年度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科研领域学院立足西北,面向全国,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积极为水利水电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在农业节水理论与新技术、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引水枢纽和库渠泥沙防治及利用、水利水电枢纽优化布置及消能防冲、黄土力学与工程、渠库防渗抗冻、结构分析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先后承担国家“七五”、“八五”、“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大基础性研究(“973”项目)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国家农业高效用水重大产业化工程项目,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奖励基金,中华农业科教人才基金与科研基金,高校博士点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水利部水利水电科学基金,省(部)级科技攻关及自然科学基金,国际(中以、中澳和美国地球观测研究所)合作,以及其它横向生产项目2500余项。 近年来,学院在SPAC水分动力学及节水调控机制、非充分灌溉理论、渠道量水、防渗技术、高含沙水利用、辐射井和轻型井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许多成果已在西北和其它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西北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另外学院先后承担了三门峡、龙门峡、青铜峡、八盘峡、盐锅峡、李家峡、宝珠寺、安康、拉西瓦、鲁布格、天生桥、黑河、东风、洪家渡、吉林台、索风营等一大批国家重点水利水电工程试验研究任务,经工程实践证明,成效显著、运行良好。首次系统提出了“控制性作物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新方法,经在甘肃民勤等地应用,取得了节水30%的良好效果,为西北旱区农业节水开辟了新的途经。研究成果2003年通过教育部组织的鉴定,居国际先进水平。研制的适用于U型渠道的平底抛物线形无喉段量水槽及适用于多泥沙渠道的闸前短管量水装置,具有测流幅度大、临界淹没度高、水头损失小、量水精度高,利于泥沙、浮冰和其它漂浮物通过,比国内外通用的矩形量水槽节省工程量30%,比巴歇尔量水槽节约资金80%,目前已在陕西、甘肃、内蒙古等省(区)被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