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Physical Geography and Resources Environment
【学制与学位】学制4年,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国土资源整治与开发、生态环境评价和规划、城乡区域建设规划等方面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毕业生具备从事土地评价、土地整治与开发、生态环境评价、遥感图像分析与处理、城乡区域建设规划,以及相关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专业特色】
◆学科平台优势突出,教学与科研条件完善。近5年来获得国家自然基金、以及省、市、县国土管理部门的规划、评价项目20余项。
◆师资力量有保障,教学体系完善。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素养高,动手能力强,受国土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管理、城市规划等部门和科研单位的欢迎。
【主干课程】
主干课程包括 自然地理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原理与遥感图像处理,计量地理学,环境影响评价,土地评价,土地整治,环境规划等课程。
【硕士/博士点】本专业具有对应的自然地理学硕士点,及相关的地理信息科学和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点。
【学生发展前景】
◆就业:平均就业率85%以上。毕业生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单位,国土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管理、土地评估、环境影响评价、城市规划等部门工作。
◆读研:保研率在15%左右,除本校外,包括中科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名校。考研率在50%左右,主要考取“985”和“211”大学。
温馨提示:体检受限——2.2色盲;3.5一眼矫正大于800度。
招生咨询联系人: 马超群 职称/职务: 系主任
电话:13002979364 电子邮箱: 80487529@qq.com
说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2012年本科专业目录修订时确定新名称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培养要求
掌握资源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熟悉我国的水土资源与环境状况等基本国情;能够进行资源与环境质量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及评价;掌握提高水分、养分、生物等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与方法;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保护及退化防治等宏观管理与决策。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高效和可持续利用资源、资源开发、有效保护环境,以及资源环境管理规划的基本技能。
通过学习,将具备了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如地理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4、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政策,熟悉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资源和环境领域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或在各级农业、环境、资源和生态等行政和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和技术推广工作;肥料、灌溉和绿色食品等企业,从事技术工作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培养要求
掌握资源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熟悉我国的水土资源与环境状况等基本国情;能够进行资源与环境质量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及评价;掌握提高水分、养分、生物等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与方法;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保护及退化防治等宏观管理与决策。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高效和可持续利用资源、资源开发、有效保护环境,以及资源环境管理规划的基本技能。
通过学习,将具备了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如地理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4、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政策,熟悉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主干课程
生物学基础、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统计学、农业资源信息系统、仪器分析、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自然资源学导论、普通地质学、测量与地图学基础、土壤学、土地资源学、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环境生态学、环境资源调查与评价、环境资源法规与管理、环境资源区划与规划、遥感概论、环境资源信息系统、植物营养学、环境资源分析与农产品检测、环境监测与修复技术。
本专业结合生态学、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监测等课程进行教学实习,并到有关环境保护的生产、科研、监测部门进行野外和现场的生产实习,完成毕业论文等。
主要的实践性环节包括室内与野外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验如微生物学实验、环境化学实验、环境生物学实验、环境监测实验、环境信息技术实验等。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就业方向
资源和环境领域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各级农业、环境、资源和生态等行政和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和技术推广工作;肥料、灌溉和绿色食品等企业,从事技术工作。
有个资源环境科学专业调查数据:
毕业1年薪酬指数71%的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学生毕业1年后的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11%。按照十分制计算,资源环境科学专业毕业1年后的薪酬指数为3.35,与其他专业相比,薪酬属于中等。毕业2年薪酬指数65%的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学生毕业2年后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17%。按照十分制计算,资源环境科学专业毕业2年后的薪酬指数为3.34,与其他专业相比,薪酬属于中等偏下。毕业3年薪酬指数56%的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学生毕业3年后的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29%。按照十分制计算,资源环境科学专业毕业3年后的薪酬指数为3.56,与其他专业相比,薪酬属于中等2010年就业前景最好的50个专业就是本科考研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