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七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等名列学校前茅。
学院设有冶金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下设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材料成型及控制3个本科专业,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包括材料科学、建筑材料、材料加工和建筑装饰材料4个专业方向。拥有材料学国家重点学科和钢铁冶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拥有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目前,在校本科生2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70多年来,累计培养博士、硕士和本科等专业人才近5万人。 现有在职教职工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近150人,博士生导师30人,教授32人,副教授60人。学院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入选者,国家十一五“863”计划材料领域专家组成员,“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和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等优秀人才。
学院拥有总面积20000多平方米的教学、科研及办公用房,实验研究设备2000余台套,价值6000余万元。建有国内一流的的电镜中心。即将建成功能完善、设备先进的新的现代化“冶金-材料工艺实验大楼”。
材料学院始终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以及教育部、建设部、重庆市及兄弟省市的省部级科技项目1000余项,承担了企业委托科技项目2000余项,并承担了一大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防科技项目。通过数十年的不断积累和发展,逐步形成了包括冶金、材料科学、材料加工、材料成型、建筑材料、复合材料、环保等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及应用技术开发的完整科研体系,建成了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大批科研基地,与600多家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建立了长期的、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在钢铁冶金、镁合金、材料加工及成型新技术、核工业新材料、新型建材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部分研究领域的科技实力已进入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行列。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奖10项,部省级科技奖60余项,近五年来,正式出版专著和教材30余部,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0多篇,其中SCI、EI收录400多篇。2008年,学院科研项目经费达5200多万元,位列学校各二级单位之首。 目前承担的部分主要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变形镁合金制备加工中的第二相研究与控制”重大项目课题:“金属材料塑性变形微观组织结构多尺度表征” 国家“973”计划“高性能镁合金制备与加工中的关键基础问题”(首席科学家单位)“钒钛磁铁矿高效分离提取的过程强化原理、微观调控机制与新方法”“锆合金的组织演变规律及力学行为研究”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镁合金管型材低成本成型技术研究”等镁合金相关课题五项“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用镁、铝合金型材研发及应用”“超细电子级玻璃纤维关键技术的开发及产业化”“燃煤电厂烟气脱汞关键技术与装备”“超高强度桥梁缆索及桥梁缆索用钢丝研究及产业化” “高强抗震H型钢研究”“磷及磷化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超细电子级玻璃纤维织物开发“ “十一五”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高性能镁合金加工技术及应用(中俄中德)” “军民两用高性能镁合金材料和加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中俄)”国家“863”计划 “锰资源高附加值新材料技术开发”(重点项目负责单位)“钒钛材料制备与利用关键新技术研究”重点项目课题三项 “锆合金加工工艺、组织及性能研究” “集成电路互连线制造及薄膜液晶显示器用超高纯铝靶材” “面向钢铁生产物流动态网络并行仿真与优化技术研究”“污水污泥页岩轻质陶粒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银/镍复合包套技术制备低成本铋系超导带材研究” 教学科研基地 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985”建设平台:轻合金材料工程中心国家工程材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教育部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研究所国家仪表功能材料研究工程中心(共建)重庆市(建设部)新型建筑材料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冶金工程重点实验室重庆市轻金属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