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各专业的招生分别始于1985年的仪器仪表专科和1989年的工业自动化仪表本科,隶属物理系。1995年5月成立自动化系,设工业自动化本科专业,1997年、1998年先后增设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两个本科专业。2000年学校推进校院系三级管理(“院实系虚”),自动化系与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系合并成立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学院。其后历经十年,自动化学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良好的发展。2010年5月,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成立,为学院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2.“十一五”以来,在学科专业、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平台基地、国际化与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建设与发展
目前,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已经通过省学位委员会的答辩,控制工程专业学位点获批,在校研究生规模约75人;拥有教育部电能质量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工业节电与用电安全省级实验室、安徽省高节能电机及其控制技术工程实验室等三个省部级实验室和工程中心;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等本科专业,每年招生350人左右,本科生在校规模近1400多人。现有专任教师44人,其中教授5人 ,副教授16人;拥有博士学位和博士在读的比例近60%(16人、9人在读)。
“十一五”期间,两个省级实验室的获批,使自动化学科的科研平台建设有了一定的突破;一批年轻的博士、硕士毕业生的补充为我们的师资队伍带来了活力和希望。国际学术交流开始起步,已有几位年轻的博士在国外进修。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省厅级课题5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省高校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近两年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能力已经开始有所展现,获横向课题经费约350万,建有校企合作研发平台一个;教育部电能质量工程研究中心和宝钢公司合作的宝钢-安大电能质量有限公司,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3.特色和优势
经过多年努力,围绕教育部电能质量工程研究中心和省级实验室的建设,学院在工业节电与电能质量控制、电机及运动控制、电动汽车运动控制、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等方面集聚了力量,具有一定的研发实力,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