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前身为化学工程学院、浙江工学院化工系。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诸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成为我国化工、材料高等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学院现设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应用化学、工业催化、绿色化学与技术、化学工程、化学工艺)、新材料及加工工程、化学、农药、海洋化工学等5个学科,其中二级学科工业催化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化学工程与技术为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新材料及加工工程为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化学、农药学为浙江省重点学科。学院建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有化学工程、工业催化、应用化学、化学工艺、生物化工、材料化工、环境化工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工业催化、应用化学、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等6个工学硕士学位点、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3个理学硕士学位点、农药学1个农学硕士学位点,以及化学工程、材料学等2个工程硕士学位点、工业催化高师硕士学位点。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海洋技术、能源与资源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已形成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高等教育体系。2006年在国家公布的全国高校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综合实力排名中学院名列第13位。
学院拥有一支学术造诣精深、学术思想活跃、教学经验丰富、敬业爱岗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24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77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00人,高级职称人员占全院教职工人数的70%,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0余人,博士生导师52人,硕士生导师194人。教师中有教育部长江学者1人,国家“千人计划”1人,省特级专家2人,省“千人计划”1人,省钱江特聘教授6人,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6人,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1人,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 62人,其中重点资助人员4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8人,省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30人,获“侯德榜成就奖”、“侯德榜创新奖”各1人。教师中获国家“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省级以上荣誉26人次。学院50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等不同层次的毕业生二万余名,现有在校本科生1700余人,硕士研究生1000多人,博士研究生70余人,博士后流动科研人员10人。本科生毕业一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继续深造率达25%。
学院现有绿色化学合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科技部能源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行业(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2个,为国家煤炭开发利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作为牵头(或核心)单位参与省重点技术创新团队5个。建有浙江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浙江省化学工程研究生实验室以及催化剂工程中心、纳米科学与技术工程中心、塑料加工工程中心、化学工程教学中心等。下属有工业化学(资源与环境催化)、工业催化、催化新材料、催化反应工程、化学工程设计、分离工程、化工技术与装备、催化加氢、电化学工程与技术、分析化学、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金属材料与表面工程、石油化工、农药、生物质能源技术研究中心、能源化工与资源利用技术研究中心、海洋技术创新研究所等 18个研究所。拥有各类仪器设备9000多万元,科研和教学实验用房15000平方米。先后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2项、省部级30余项、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年发表SCI、EI论文200余篇,年获授权专利50余项,年承担国家基金、国家973等省级以上科研项目40余项,年科研经费5000余万元,拥有各类仪器设备9000多万元,科研和教学实验用房15000平方米。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波兰、比利时、日本等国家的一些著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友好合作互访关系,学院先后有80余名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赴国外开展合作研究、攻读学位和第二校园经历游学。学院近年来先后聘请30多名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2009年4月新开设高层次学术报告会“寿恒讲堂”已先后邀请了国内外院士、长江学者等学术大师举行了35讲,同时学院教师每年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70多人次。
学院始终把主动适应浙江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作为办学宗旨,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浙江省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工程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基地。近年来,学院每年都组织学院教授博士团等高学历知识分子奔赴企业生产第一线,充分发挥高学历知识分子的优势主动为企业的生产发展提供科技服务,每年选派优秀青年博士服务地方。同时,利用学院工程科技开发能力的优势,在多个行业龙头企业、大中型企业中建立产品生产线,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以“团结、勤奋、钻研、奉献”为院训,坚持求真务实,勇于开拓创新,为把学院早日建设成为高水平有特色的研究型学院而努力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