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食品质量与安全
专业代码:082702
食品质量与安全
一、业务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较扎实的现代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从事无公害食品生产模式的设计、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和监督管理、食品污染与控制、食品卫生检验以及食品安全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基本规格与素质要求
(一)培养规格
德、智、体全面发展,在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领域内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系统掌握食品原料和加工安全控制、食品法规与标准、现代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工厂安全控制体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在标准化质量管理、食品检测与检验、食品营养与安全等方面受到基本训练,在食品质量控制、安全检测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
(二)素质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掌握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营养学、现代分析与检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3、掌握安全食品原料生产环境、食品加工、产品质量控制理论与技术;
4、掌握安全食品生产全程质量控制与检(监)测原理与技术;
5、熟悉国家食品工业的政策、相关标准和法规;
6、掌握食品、生产控制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了解本专业领域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7、掌握一门外语,能综合运用外语和计算机等手段进行资料查询和科技文献检索,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学制:4年
四、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一)主干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化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二)主要课程:
基础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毒理学、食品贮运学、食品质量管理学、农产品安全控制、食品卫生微生物学、食品卫生与检验、农产品安全控制、现代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工艺原理等。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
修读说明:
1、公共选修课应修的10学分中包括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6学分;
2、专业选修课至少修满12学分;
3、科类选修课至少修满6学分;
4、科类方向选修课须修满8学分,其中至少在一个模块中修满6学分。
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军事技能训练、劳动技能训练、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科学研究基础训练、专业综合能力测试社会实践、专业文献综述训练、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等。
七、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经济、科技、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和谐统一的,富有科学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可到全国各级食品卫生监督部门、食品企业、社区的食品营养与安全服务部门、餐饮业及教学、科研等单位从事食品生产、食品营养与安全的管理、公共营养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的管理和控制,保证食品的营养品质和卫生质量,促进人体的健康。食品营养与安全的保证主要依靠食品生产全面系统的质量管理,从而使营养与食品安全从过去的监督管理,扩展成包括食品生产、食品营养、食品安全、食品管理、食品质量控制的诸多领域,在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的各个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主干课程
普通生物学、食品原料学、食品微生物学、基础生物化学、人体机能学、营养学、食品卫生学、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食品保藏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检验检疫学、食品质量检验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功能食品、食品毒理学、现代食品安全科学、食品免疫学、食品感官评价、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食品标准与法规等,食品企业管理等,食品环境学,食品品质控制学,食品添加剂学,食品质量管理学,动物性食品卫生学检验,食品理化检验等。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
就业方向
毕业后可到全国各级食品卫生监督部门、食品企业、社区的食品营养与安全服务部门、餐饮业及教学、科研等单位从事食品生产、食品营养与安全的管理、公共营养等方面的工作。
就业前景:
随着现代食品分析检测技术的拓展,不仅需要食品理化分析和食品卫生学检验人才,还需要食品安全,食品保健功能的检测人才。按现有的专业目录,“食品毒理”(即食品安全检测的理论基础)专业人才的培养,是由医学院校的公共卫生学院承担。至今国内尚未设置专业培养食品功能检测的专门人才。特别是食品安全检测人才,目前国内缺口很大。因而各校设置“现代食品分析技术”的专业,培养一种能掌握和从事多方面检测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应是本市乃至国内专业设置的一个亮点。特别是进入WTO后,技术壁垒将是保护各国利益的有效措施。
本项目中安排的实训,强调实际环境和仿真环境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岗位胜任能力,也有利于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和身心健康素质培养。
采用“活模块突出个性”培养方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力,注重“宽知识、高技术”的培养,这与高职高专培养具有明显不同。
该研究方向依托本系的“生物活性物质与功能食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保健品功能评价检测中心”的多年研究和教学经验,与北京政府相关部门合作建立一条适应现代市场需要,学以致用办学道路。
就业方向
毕业后可到全国各级食品卫生监督部门、食品企业、社区的食品营养与安全服务部门、餐饮业及教学、科研等单位从事食品生产、食品营养与安全的管理、公共营养等方面的工作。
深造情况
学生毕业后可在食品科学、营养与食品安全、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工程等方向继续深造。可到全国各级食品卫生监督部门、食品企业、社区的食品营养与安全服务部门、餐饮业及教学、科研等单位从事食品生产、食品营养与安全的管理、公共营养等方面的工作。
深造情况
学生毕业后可在食品科学、营养与食品安全、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工程等方向继续深造。
开设院校
青岛科技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农业大学,苏州大学,江苏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武汉工业学院,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云南农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北经贸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石河子大学,齐齐哈尔大学,沈阳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农学院,烟台大学,吉林大学农学部,中国农业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江南大学,中国计量学院,四川农业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成都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理工大学,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西昌学院,大连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西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海南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广东药学院,安徽科技学院,安徽农业大学,皖西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常熟理工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湖南科技学院,湖南邵阳学院,上海商学院,大连海洋大学,浙江工商大学,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淮海工学院,淮阴工学院,潍坊医学院,华东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同时开设全英和中文教学的食品专业),贵州大学,齐齐哈尔大学,渤海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合肥师范学院,西华大学,浙江海洋学院,北京工业大学。
前列院校
江南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这两个大学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一直名列全国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