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简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是以航空、航天为特色的主机学院。由1952年南航建校之初创建的飞机制造专科白手起家发展为飞机系,及后续的飞行器系、空气动力学系;2000年10月,按照学校总体发展部署,飞行器系、空气动力学系以及智能材料与结构研究所、材料力学和理论力学教研室组建成立航空宇航学院。

学院下设飞行器系、空气动力学系、结构工程与力学系、人机与环境工程系和土木工程系等5个系,并设有直升机技术研究所、飞机设计技术研究所、空气动力学研究所、振动工程研究所、结构与强度研究所、力学教学实验中心、智能材料与结构研究所、精密驱动研究所、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技术研究所和土木工程应用技术研究所等10个研究机构。

学院于1962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首批获得飞机设计、固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我国航空航天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院学科专业底蕴深厚,优势明显,特色鲜明,人才荟萃,拥有一流的教学科研条件,建有两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科研硕果累累,优秀人才辈出,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正向高水平的研究型学院快速迈进。

师资队伍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老一辈学科带头人范绪箕、张阿舟、王适存、杨岞生、戴昌晖教授和陶宝祺院士等一批著名力学家、飞机和直升机设计专家的带领下,几代人励精图治,奠定了以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力学为主体特色的优势学科群,造就了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

目前学院拥有教职工278人,其中专任教师215人,包括中科院院士2人,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千人计划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校内特聘教授1人,“钱伟长讲座教授”2人,教授92人(含博士生导师80人),副教授82人,讲师41人,其中89%拥有博士学位。

人才培养

学院始终以本科教学为基础,把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优秀人才作为学院的中心工作。目前学院拥有3个国家级教学示范基地(中心),承担本科教学课程数量157门(其中“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航空航天概论”、“力学测试与误差分析”等为全校公共课,授课学生数达9000人次/年),任课教师有145名,其中教授54名。学院承担研究生(硕士、博士)课程数量192门,任课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80名,兼职博士生导师16名,硕士生导师190名。

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主线,本科教学为基础,科学研究为依托,积极推动科研促进教学,培养基础坚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目前,学院全日制在校生近3600名,其中本科生2269名,硕士生988名,博士生339名。另有本科航空工程留学生240余名。

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营造了浓郁的学术氛围和良好的学习风气。学生成绩优异、勇于创新,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尤为活跃,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周培源力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重要科技活动中屡创佳绩。

2004年以来,学院学生在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国际、国家级奖148人次,部省级奖470人次。每年承担数十项国家大学生创新基金、江苏省创新训练项目和校创新基金项目。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并获提名2篇

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9篇

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7篇

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成效显著,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60年来,共培养了万余名高素质人才,受到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他们当中许多人已经成长为院士、部省级领导、共和国将军、著名研究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总设计师、国内外著名大学教授以及各领域专家学者和骨干力量。

就业工作扎实推进。举全院之力,多层次全方位开辟就业市场,促进学生就业。近几年毕业生升学率全校领先,总就业率位居学校前列,始终占领航空航天等领域人才高地,学院多年被评为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与此同时,学院生源质量也居学校前列,相关专业成为高分考生报考热门,充分体现了学院在社会的良好声誉。

科学研究

学院科学研究成绩卓著,特色鲜明。2001年以来,承担科研项目526项,科研经费达7.6亿元;

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64项,资助金额达6368万元,其中重点项目7项:

——2001年:智能机械系统的若干基础性研究

——2002年:超声电机关键技术的基础研究

——2005年:时滞系统的动力学与控制

——2007年:压电精密致动技术的基础研究

——2008年:飞行器智能结构系统的集成研究

——2009年:精密电子制造装备关键理论与技术研究

——2012年:动态载荷作用下压电材料的断裂

以第一承担单位身份,承担了多项973计划、863计划、国防基础重点项目等一批应用基础研究项目;

授权发明专利171项,其中国外发明专利9项;在国内外重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三千余篇;在Springer-Verlag、Prentice Hall、科学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等国内外著名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四十余部。

直升机技术、飞机设计技术、空气动力学、振动工程、飞行器结构强度、智能材料与结构、飞行器环境工程、精密驱动等方面的研究已形成特色和优势,自主研制了7种型号飞行器,大量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国家几十个重点型号工程,参与国家几十个重点型号工程的关键技术攻关,为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创下了多个第一,如: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架大型无人驾驶飞机、第一架自行设计的直升机、第一架鸭式布局全复合材料轻型飞机、第一架微型飞行器、第一台实际运行的超声电机等。

实验室建设

建立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统一的完整的实验室体系,为科学研究与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越的保障条件。实验室面积约4.7万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约2.1亿元。

一流设施专业实验室

飞行器综合设计实验室、微型飞行器技术实验室、结构强度实验室、人机环境工程实验室、土木工程综合实验室、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实验室、航空航天科技馆

本科教学开放与创新实验室

大学生飞机创新设计实验室、流体力学教学开放实验室、振动工程教学开放实验室、材料力学教学开放实验室

学术交流与开放办学

1981年以来,在相关领域组织了40余次国际和双边学术会议,200多人次担任国际会议主席和分会场主席;

学院先后派出国外攻读学位、进修访问、学术交流、合作研究及讲学的人员1000多人次;近年来,与国际100多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经常性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与空客公司、德国宇航院等国际重要航空企业和科研单位签订了多项科研合作项目;

接受了来自欧美, 等国家的访问教授、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和本科交换生及留学生; 2005年开始招收航空工程本科专业留学生;目前每年航空工程留学生人数达到60多人;

每年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 的院士、, 专家学者、总设计师等来校作丰富多彩的学术报告100多场;每年定期邀请国际知名教授、专家来校讲学和合作交流30多人次。

浓郁的学术氛围,促进了学科交叉与团队建设,开阔了广大师生视野,培养了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