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会计学
专业代码:110203K
会计学(英语)专业(本科四年制)
会计学(英语)专业前身为国际会计专业,1989年起与上海财经学院合办,1994年以后改为独立办学。1999年根据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更名为会计学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会计方法与理论,掌握中外会计、审计实务,有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能用英语作为工作环境交流工具的复合型国际化高级专门人才,同时也为学生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位打好扎实的基础。学院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双学位、双专业课程学习:本专业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后,获得管理学学士学位;在校期间,学有余力者可辅修英语专业,完成规定学分后可获得文学学士(辅修)学位。
承担本专业课程的教师中多人有在欧美国家留学或从事研究、参加学术研讨会的经历。本专业自创立以来,便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并辅以介绍中国会计准则、制度及实务的教材、资料,运用双语教学。目前,会计类课程中使用双语教学的课程占总数的75%左右,多位教师在双语教学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本专业学生自入学起便在教师的指导下注重培养严谨的学风,勤于思考,善于提问,并且利用各种实践机会,将课堂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在圣加仑国际青年管理论坛(ISC)、全球学生实践成果大赛(SIFE)、哈佛商业双极年会、AIA金融案例分析大赛、普华永道会计学优异奖、澳洲会计师公会上海卓越表现奖、“睿达杯”财会精英挑战赛、冠生园校园营销大赛等专业学术竞赛和评选中表现出色。本专业的毕业生无论是走上工作岗位还是继续深造,适应能力都非常强,许多毕业生以自己扎实的功底在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工作,很快成为业务骨干,进而走上管理岗位。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始终在全校各专业中保持较高的就业率与较好的就业质量,每年都有约50%的毕业生为国际知名的普华永道、毕马威、安永、德勤等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吸纳,还有许多进入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中外资银行和联合利华、西门子等跨国企业工作,去国外深造的学生获奖学金的比例也很高。2006年起澳洲会计师公会在本专业设立了上海卓越表现奖。
专业主干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国际会计学、财务报表解读、市场营销学、经济法、税法、计算机应用等。此外,学生可选修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等模块的选修课。
英语语言课程:精读、泛读、听说、写作、翻译等,所使用的大多数教材和英语本科专业相同。经过四年的学习,学生能熟练掌握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学生在二年级与四年级时分别参加英语专业四、八级国家考试,通过者分获英语语言专业四、八级证书。
毕业生就业方向:各类国内外会计师事务所、政府机构、管理咨询公司、中外资银行、投资银行、跨国公司、大型国有企业和其他三资企业等。
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
会计学专业着力培养具备较系统的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较强的会计核算与分析、财务管理与投资理财、审计与税收筹划等专业核心技能与相关知识,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审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开发型高级专门人才。
会计学专业毕业生适合在工商企业、涉外企业、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的会计部门及政府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审计或相关教学与研究工作。适合担任企业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以及服务于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师。
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和国际会计惯例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会计学专业主要课程: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基础会计、经济法、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税务会计、审计、VFP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网络技术基础、会计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Fundamental Accounting、Management Accounting、International Accounting等。
会计学专业就业方向:
会计学专业毕业生适合在工商企业、涉外企业、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的会计部门及政府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审计或相关教学与研究工作。适合担任企业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以及服务于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师。
会计学专业从业现状
一头冷一头热
未来5年
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短缺
在广东,最难找工作的10种工种包括财会人员,两三个人争抢一个职位。但记者同时从几家公司HR那里了解到,公司所缺乏的也正是会计,但对职位的定位是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整个会计人才市场严重供大于求,而企业却从中难以发现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这就造成了会计行业“一头冷一头热”的从业现状。
据了解,截至2005年年底,全国颁发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累计突破一千万,达到10558610人。而在这众多的从业者当中,取得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的人数为80567人,约占总数的0.8%,具有大学本科、专科学历的人数约为518万人,约占总数的49%,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数为33829人,约占总数的3%。
记者采访了前程无忧人事管理顾问总监、《人力资本》主编杨勤女士,她对目前国内的会计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做出分析,“从全国来看,目前会计从业人员中,普通的财务人员供大于求,已经呈现出疲软的态势,而高级的会计从业人员却十分短缺。在中国未来的5年里,高级财务管理人才会非常短缺,从现在的数据看,缺口达到60%。而从地域上来看,目前大陆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大部分来自香港和海外,很少有内地自己培养的高级会计人才。”
日前有媒体报道,某人力资源咨询公司与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联合作的一项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调查显示,高级财会人员一直是企业的紧缺人才,财务总监被受访企业列为最急需的六大财会人才之一。
薪资待遇
三级别差异化
北京地区差异更明显
从薪资待遇上来看,从职位高低划分,差异化十分显著。从全国范围来看,财务经理平均年薪为77300元,财务主管年薪为41293元,财务普通人员年薪为27005元。北京地区则分别为114000元、68900元、44240元。从各级财务人员年薪增幅上来看,全国财务经理年薪增幅为9.0%,普通财务人员年薪增幅为7.3%。北京地区差异更为明显,财务经理年薪增幅为16.0%,财务主管年薪增幅为13.6%,而财务普通职员年薪增幅只在5.0%。这说明财务高管在未来的人才市场上将成为企业争相抢夺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