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功能材料
专业代码:080412M
功能材料
• 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预权和博士后流动站设立单位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被授予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 设有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金属材料微结构设计与控制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 设有“名誉教授奖学金”和“中信铌钢-CBMM曹荫之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
功能材料是一个涉及材料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多种工程学科交叉的新型专业,是在国家新兴产业结构调整下应运而生的。专业依托我校的优势学科——材料学,融入功能材料以及物理和化学的相关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交叉意识、多学科基础和专业知识的积累。学生将在系统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基础上,重点强化材料物理与化学的基本理论、功能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以及器件设计研究和工程化的专业技术知识。
专业特点
功能材料专业包含磁性材料、功能陶瓷、纳米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和环保材料等方向。专业建有完备的功能材料实验室和实验教学基地,为本科生开设了十几门功能材料方向专业课。在教学方面,由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构成教学团队的骨干力量,团队成员在承担本科教学以及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之外,都承担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重要科研课题,可适时将前沿知识和最新科技成果引入到本科教学中去,保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学生在浓厚的学术氛围里学习理论和实践知识,有利于促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名师荟萃
东北大学是国内较早开展功能材料研究的高校,具有良好的教学与科研基础。功能材料专业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教授10余人,2人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人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9人入选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考研就业
在未来的五到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及国家安全对功能材料及相关人才有着巨大的需求,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纳米技术和材料等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功能材料在国外发展迅速,新工艺层出不穷,相对于传统材料领域,就读功能材料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多的出国、读研机会。
功能材料专业培养功能材料领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较强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功能材料制备、成分、结构与性能分析和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并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领域专业知识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功能材料毕业生可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功能材料设计、试验研究、性能完善、生产管理工作,也可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
功能材料不仅是发展我国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高技术领域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而且是改造与提升我国基础工业和传统产业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我国资源、环境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专业需求及培养特色
先进功能材料是具有特殊物理(磁性、电性、热性、弹性、光学等)的敏感材料或信息转换材料,例如:磁性材料、智能材料、功能陶瓷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这些材料在仪器仪表、无线电、雷达、导弹、航空航天、卫星等领域起着灵敏的和信息转换的中枢神经作用,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高技术领域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同时也对改造某些传统产业,如机械、化工、电子和建材等,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新材料产业的兴起,功能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十分活跃,并已成为世界各国新材料研究发展的热点和重点。
功能材料毕业生可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功能材料设计、试验研究、性能完善、生产管理工作,也可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
功能材料专业培养功能材料领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较强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功能材料制备、成分、结构与性能分析和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并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领域专业知识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功能材料毕业生可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功能材料设计、试验研究、性能完善、生产管理工作,也可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
专业涉及的行业及发展情况
功能材料不仅是发展我国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高技术领域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而且是改造与提升我国基础工业和传统产业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我国资源、环境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非常重视功能材料的发展,在国家攻关、“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计划中,功能材料都占有很大比例。在“九五”、“十五”国防计划中还将特种功能材料列为“国防尖端”材料。这些科技行动的实施,使我国在功能材料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863计划”支持下,开辟了超导材料、平板显示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储氢等新能源材料,金刚石薄膜,高性能固体推进剂材料,隐身材料,材料设计与性能预测等功能材料新领域,取得了一批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占有了一席之地。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的主要性能指标和生产工艺技术均达到了国外的先进水平,推动了镍氢电池的产业化;功能陶瓷材料的研究开发取得了显著进展,以片式电子组件为目标,我国在高性能瓷料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并在低烧瓷料和贱金属电极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实现了产业化,使片式电容材料及其组件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高档钕铁硼产品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取得显著进展,在某些成分配方和相关技术上取得了自主知识产权;功能材料还在“两弹一星”、“四大装备四颗星”等国防工程中作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但是,我国目前功能材料的创新性研究不够,申报的专利数,尤其是具有原创性的国际专利数与我国的地位远不相称,有待改进和发展。
在未来的5到10年,我国经济、社会及国家安全对功能材料及相关人才有着巨大的需求,功能材料的研究及人才的培养是关系到我国能否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
专业需求及培养特色
先进功能材料是具有特殊物理(磁性、电性、热性、弹性、光学等)的敏感材料或信息转换材料,例如:磁性材料、智能材料、功能陶瓷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这些材料在仪器仪表、无线电、雷达、导弹、航空航天、卫星等领域起着灵敏的和信息转换的中枢神经作用,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高技术领域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同时也对改造某些传统产业,如机械、化工、电子和建材等,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新材料产业的兴起,功能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十分活跃,并已成为世界各国新材料研究发展的热点和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