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代码:080401
材料科学与工程
•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平台课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本科实验室为“冶金与材料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预权和博士后流动站设立单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被授予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设有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金属材料微结构设计与控制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新材料技术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建有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
•设有“名誉教授奖学金”和“中信铌钢-CBMM曹荫之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
专业概况
本专业是我校历史悠久的传统特色专业,半个多世纪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其前身物理冶金专业1953年培养出我国第一批材料专业的毕业生。本专业以金属材料为主,兼顾无机非金属和高分子材料,具有在材料的制备、加工、改性、微结构表征和性能检测全流程上的知识结构优势。研究方向有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高技术陶瓷与粉末冶金材料、材料先进制备与处理技术、材料表征与设计。学生主要学习涉及材料科学基础、工程材料学、材料现代研究方法、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材料制备与加工、热处理原理及工艺、材料工艺设备设计基础、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的物理性能、材料的腐蚀与防护等专业基础知识。
专业特色
本专业培养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设计、研究、开发、应用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人才。主要为航空航天、冶金、机械、汽车、电子、交通和建筑等企业及相关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输送从事材料组成、合成、加工、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规律的研究以及材料质量控制、性能改善和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研发工作的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人员、师资和研究生生源,也为相关专业领域的技术咨询和管理、金融投资项目风险技术评估及计算机信息产业领域的硬件研究等输送高层次技术人员。
名师荟萃
本专业拥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1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计划3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4人。
考研就业
可继续深造,攻读国内(外)大学和科研院所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品学兼优者可直接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也可推荐到国外名校合作培养和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生能够在航空航天、冶金、机械、汽车、电子、交通、能源和建筑等企业从事材料的质量控制与性能改善以及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工作,还可承担相关专业领域内的技术咨询与管理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具备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材料领域的科学与工程方面较宽的基础知识,能在各种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材料结构与性能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技术改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高层次、 材料科学研究者
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人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从业领域
本专业的毕业生多进入各钢企、制造企业、汽车厂,以及陶瓷、水泥、家电等企业。就业范围广泛。一般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金属方向多进入钢企和相关研究院,高分子及非金属方向多进入陶瓷、玻璃、涂料、家电等行业,多属大型国企、军工、民企和科研院校。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偏应用的材料加工和其他一些研究方向,相对找工作容易一些。
由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殊性,读研的比例相当高。而上述企事业单位提供的研发、技术职位也大多需要硕士及以上学历。
培养要求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学习与掌握材料的制备、组成、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受到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以及各种先进材料的制备、性能分析与检测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材料设计和制备工艺设计、提高材料的性能和产品的质量、开发分析与检测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材料设计和制备工艺设计、提高材料的性能和产品的质量、开发研究新材料和新工艺方面的基本能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领域
1.掌握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防腐专业以及其它高新技术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复合、材料设计等专业基础知识;
2.掌握材料性能检测和产品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具有研究和开发新材料、新工艺的初步能力;
3.掌握材料加工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选择设备进行材料研究、材料设计、材料研制的初步能力;
4.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5.熟悉技术经济管理知识;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熟练掌握材料测试的仪器使用。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主干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物理学
主要课程
物理化学、材料物理化学、量子与统计力学、固体物理、材料学导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力学、现代材料测试方法、材料工艺与设备、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
实践环节
包括专业实验、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专业实验
材料结构显微分析、近代仪器分析方法、材料的物理性能与力学性能测试、材料制备与成型加工工艺实验等
修业年限
四年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专业代码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代码080205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相近专业
材料化学 冶金工程 金属材料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复合材料与工程 焊接技术与工程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粉体工程 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 稀土工程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从业领域
本专业的毕业生多进入各钢企、制造企业、汽车厂,以及陶瓷、水泥、家电等企业。就业范围广泛。一般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金属方向多进入钢企和相关研究院,高分子及非金属方向多进入陶瓷、玻璃、涂料、家电等行业,多属大型国企、军工、民企和科研院校。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偏应用的材料加工和其他一些研究方向,相对找工作容易一些。
由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殊性,读研的比例相当高。而上述企事业单位提供的研发、技术职位也大多需要硕士及以上学历。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前景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把信息、材料和能源作为社会文明的支柱。80年代又把新材料、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并列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进入21世纪,以纳米材料、超导材料、光电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及新能源材料等为代表的新材料技术创新显得更为异常活跃,新材料诸多领域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技术突破和重大的产业发展机遇。相应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大多数工科和综合院校均开设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从业领域
本专业的毕业生多进入各钢企、制造企业、汽车厂,以及陶瓷、水泥、家电等企业。就业范围广泛。一般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金属方向多进入钢企和相关研究院,高分子及非金属方向多进入陶瓷、玻璃、涂料、家电等行业,多属大型国企、军工、民企和科研院校。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偏应用的材料加工和其他一些研究方向,相对找工作容易一些。
由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殊性,读研的比例相当高。而上述企事业单位提供的研发、技术职位也大多需要硕士及以上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