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
电话:4993194 4992944 4992945 4992435
生命科学学院成立于1995年12月,其前身是1957年建校时成立的生物学系。建系初期遵循“面向草原、旁及农林”的办学思路,目前已形成“立足边疆、服务内蒙、面向全国”的办学理念,构建了以“草地生态学与农牧业生物技术”为特色的学科群。学院由生物学系、生态学系、农学系、本科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自然资源研究所、实验动物研究中心、生物工程中心等单位组成。
生命学科是内蒙古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之一。现有生物学和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涵盖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二级学科)和草业科学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生物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生命科学学院已成为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本、硕、博层次齐全的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拥有1个国家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动物学;1个自治区重点学科--生物学(一级学科);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拥有“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内蒙古草地生态学重点实验室”,“牧草与特色作物生物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即“草地生态学实验室”、“家畜繁殖生物技术实验室”和“牧草与特色作物生物技术实验室”。
“生命科学本科基础实验教学中心”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是全国36个生物学科和食品学科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一,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个进入国家级的教学示范中心。截至2009年,实验教学面积达2888 m2,中心教学仪器设备1757台/件,仪器设备总值达1577.4万元,生均仪器设备值1.76 万元。拥有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实验室共14个;同时拥有植物标本馆和动物标本馆。目前,该中心已成为区域特色明显、具有一定示范辐射作用的、培养生命科学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拥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1994年全国首批建立的“国家理科生物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全国首批共计的21个)和2002年批准建立的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2002年全国共计批准36个)。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是全国少有的拥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基地专业)招生的单位。学院“生物学基地”和“生物科学与技术基地”专业分别于1995和2003年开始招生,通过这些年的建设,两个基地专业已成了学院的品牌专业。2007-2011届“生物学基地”毕业生的应届升研率为82.27%,2007-2011届“生物科学与技术基地”毕业生的应届升研率为67.57%。近五年来,学院应届毕业生考入“985工程”院校研究生116人,考入“211工程”院校的研究生160人,考入中国科学院50人,其中考入985院校的占28.78%,考入“211工程”高校的占39.70%,考入中国科学院的占12.41%。
学院现有教师101人,其中教授34人,副教授2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40.5%。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科技部首席科学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草原英才”引进人才和培育人才7人,美国和新西兰聘请兼职教授2名。已形成以旭日干院士、长江学者李光鹏教授、新世纪优秀人才杨劼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一批高素质师资队伍。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逐年提高,国内外学术交流日趋频繁。“十五”以来,学院共承担国家、省部级及其它各类科研项目289项,共获科研经费近2.3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8项。学院2011年新获批科研项目52项,其中,国家重大专项课题3项,“973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2项,省部级及自治区级项目16项(农业部岗位科学家项目3项,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项,环境保护部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自治区重大科技项目子课题2项,自治区科技厅应用研发资金项目3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1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校级项目7项,横向项目6项;累计获批经费6686.6万元。
生物学系 生物学系是内蒙古大学建立最早的院系之一,始建于1957年,当初设有植物学和动物学2个专业,1977年底植物与植物生态学专业恢复招生,曾在微生物学专业(1995-1998)和生物工程专业(2001-2002)招生。目前,设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3个本科专业,拥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
2007年生物科学专业入选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边疆民族地区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入选2007年度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9年分子生物学课程入选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目前,生物科学专业(生物学基地)和生物技术专业(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均为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生物化学、动物生物学及实验、遗传学、生物学综合实习、生殖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先后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精品课程。生物学系现有植物生物学实验室、动物生物学实验室、微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细胞遗传学实验室、基因工程实验室、细胞工程实验室、植物化学实验室和微生物发酵实验室等较完备先进的本科实验教学条件,部分科研设施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生物学系现有专职教师26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3人。博士和硕士生招生专业有: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十五”以来,共承担国家、省部级及其它各类科研项目82项,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12项,主编完成内蒙古植物志、内蒙古动物志、内蒙古苔藓植物志等论著和教材20部,发表论文280多篇。
生物学系先后为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他们中许多人遍布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有些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学者。近年来,生物系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日趋频繁,已经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法国、德国、挪威、日本、俄罗斯、新加坡、蒙古等建立了互访和学术交流。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及一些国内知名高校均接受我单位推荐的免试硕士研究生。
生态学系 生态学专业是1977年李博院士等老一辈先生在内蒙古大学主持创办的全国第一个生态学专业。现拥有一座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现代化教学与科研办公楼,设有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生态学综合实验室、土壤学实验室、生理生态研究室、生态规划室、分析测试室、计算机室以及其它相关的支持体系,拥有一批先进的教学、科研用实验仪器设备。“普通生态学”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生态学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生态学专业为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生态学学科为内蒙古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之一。现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层次齐全的人才培养结构,已成为我国北方草地生态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重要基地之一。
生态学系现有专职教师20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12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2人。本科生招生专业有生态学;硕士生招生专业有生态学和草业科学;博士生招生专业有生态学。
“十五”以来,共承担国家、省部级及其它各类科研项目89项。共获科研经费1500多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获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科技奖2项。主编教材2部、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330多篇。
生态学系先后为国内外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遍布国内十几个省区的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以及美国、日本、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等。他们中有些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学者。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及一些国内知名高校均接受我单位推荐的免试硕士研究生。
农学系 成立于2007年,目前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食品质量与安全3个本科专业。农学系现有专职教师22名,其中,副教授5名,高级讲师13名,双师型教师6名;在读博士4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3名。
农学系现有园林规划实验室、园艺植物栽培实验室、园艺植物生物技术与育种实验室、食品加工实验室、食品发酵与酿造实验室、食品检测实验室和园艺实习基地等多个实践教学场所;同时依托生命科学学院坚实的学科平台、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优越的科研条件,能够有能力培养宽基础、强技能、一专多能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
由农学系承建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建立的内蒙古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226站)。农学系各专业的学生可优先经过职业培训并鉴定合格后即可获取多个相关职业的国家级技能等级证书,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学生在基础教学实验室进行显微观察
学生在野外综合实习中采集标本
学院拥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包括1994年全国首批建立的21个“国家理科生物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和2002年批准建立的全国36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之一。使我院成为全国少有的拥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的单位。2005年以来,我院学生共承担“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9项,承担学校本科创新基金项目50多项。本科生作为第一作者或主要作者发表论文22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篇。学生的科研创新活动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3项,其中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四年来应届考入“985工程”院校研究生69人(其中北京大学7人),考入“211工程”院校的研究生91人,考入中国科学院54人。其中考入985院校的占27.49%,考入“211工程”高校的占67.73%。
学院现有教师101人,其中教授34人,副教授2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40.5%。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科技部首席科学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草原英才”引进人才4人。业已形成以旭日干院士、长江学者李光鹏教授、新世纪优秀人才杨劼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一批高素质师资队伍。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逐年提高,国内外学术交流日趋频繁。“十五”以来,学院共承担国家、省部级及其它各类科研项目289项,共获科研经费近2.3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8项。
生物学系 生物学系是内蒙古大学建立最早的院系之一,始建于1957年,当初设有植物学和动物学2个专业,1977年地植物与植物生态学专业恢复招生,曾在微生物学专业(1995-1998)和生物工程专业(2001-2002)招生。目前,设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3个本科专业,拥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
2007年生物科学专业入选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边疆民族地区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入选2007年度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9年分子生物学课程入选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行列。目前,生物科学专业(生物学基地)和生物技术专业(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均为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生物化学、动物生物学及实验、遗传学、生物学综合实习和生殖生物学先后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精品课程。生物学系现有植物生物学实验室、动物生物学实验室、微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细胞遗传学实验室、基因工程实验室、细胞工程实验室、植物化学实验室和微生物发酵实验室等较完备先进的本科实验教学条件,部分科研设施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生物学系现有专职教师26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3人。博士和硕士生招生专业有: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十五”以来,共承担国家、省部级及其它各类科研项目82项,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12项,主编完成内蒙古植物志、内蒙古动物志、内蒙古苔藓植物志等论著和教材20部,发表论文280多篇。
生物学系先后为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他们中许多人遍布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有些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学者。近年来,生物系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日趋频繁,已经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法国、德国、挪威、日本、俄罗斯、新加坡、蒙古等建立了互访和学术交流。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及一些国内知名高校均接受我单位推荐的免试硕士研究生。
生态学系 生态学专业是1977年李博院士等老一辈先生在内蒙古大学主持创办的全国第一个生态学专业。现拥有一座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现代化教学与科研办公楼,设有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生态学综合实验室、土壤学实验室、生理生态研究室、生态规划室、分析测试室、计算机室以及其它相关的支持体系,拥有一批先进的教学、科研用实验仪器设备。“普通生态学”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生态学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生态学专业为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生态学学科为内蒙古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之一。现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层次齐全的人才培养结构,已成为我国北方草地生态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重要基地之一。
生态学系现有专职教师20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12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2人。本科生招生专业有生态学;硕士生招生专业有生态学和草业科学;博士生招生专业有生态学。
“十五”以来,共承担国家、省部级及其它各类科研项目89项。共获科研经费1500多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获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科技奖2项。主编教材2部、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330多篇。
生态学系先后为国内外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遍布国内十几个省区的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以及美国、日本、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等。他们中有些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学者。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及一些国内知名高校均接受我单位推荐的免试硕士研究生。
农学系 于2007年成立,目前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和园艺技术(观赏园艺方向)高职高专专业。农学系现有专职教师22名。其中副教授5名,高级讲师13名,双师型教师6名;在读博士4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3名。
农学系现有园林规划实验室、园艺植物栽培实验室、园艺植物生物技术与育种实验室、食品加工实验室、食品发酵与酿造实验室、食品检测实验室和园艺实习基地等多个实践教学场所;同时依托生命科学学院坚实的学科平台、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优越的科研条件,能够有能力培养宽基础、强技能、一专多能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
由农学系承建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建立的内蒙古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226站)。农学系各专业的学生可优先经过职业培训并鉴定合格后即可获取多个相关职业的国家级技能等级证书,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