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简介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原化学系)是内蒙古大学最早建立的教学科研单位之一。建立之初,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等知名院校抽调组成的师资队伍,继承和发扬了名校优良的学风和校风,治学严谨,求实奋进,使学院成为自治区重要的化学和化工优质人才培养基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学院已培养了近500名硕士研究生和3700余名本专科毕业生。校友遍及海内外,大批校友已成为国家和自治区相关行业的中坚力量,知名校友有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耀,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赵进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鞠景月等。

学院下设化学系、化工系、蒙药化学研究所、乳制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自治区稀土材料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自治区煤炭化学重点实验室、自治区蒙药化学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分析测试中心。教职工总数 87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3人;具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学位的教师46人;现有硕士生导师35人,博士生导师8人。目前,学院有双聘院士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8人,教育厅“11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3人,自治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333”人才引进工程首席专家2人,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人选7人。有2个自治区科技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化学化工学院现有的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4个本科专业均为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品牌专业。

化学专业 于1957年建校时设立,是国家级特色专业, 是自治区化学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基地和自治区高等学校品牌专业。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及化学实验基本技能的化学科学研究人才,学生毕业去向以考取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在高等院校、研究所就业为主。主要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输送优质生源。学院对该专业学生在研究生推免、优质师资配备、奖学金评选等方面给予特殊倾斜。主要开设的课程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工基础》六大基础课与专业实验课等。

应用化学专业 设立于1992年,是自治区高等学校品牌专业。本专业主要培养能源转化、绿色应用与环境监测、污染治理、生物化学和精细化学品化学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去向以在化工、石油、能源、轻工、冶金、医药、食品和环保等部门从事产品的研制开发与评估及经营管理为主。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应用化学实验技能和在地方工业界、科技界、政府及行业机构中担任重要职务的基本素质,基本掌握应用化学的基本原理、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具有从事产品开发及科技管理等工作的能力。在化学基础课学习的基础上主要开设的专业课程有:《精细化学品化学》、《化工基础》、《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高分子化学》、《环境化学》、《能源化学》、《煤化工基础》与专业实验课等。

材料化学专业 设立于2000年,是自治区高等学校品牌专业。本专业按照学以致用的原则,培养具备扎实的材料化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以及良好科研素养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材料化学相关的领域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及科技管理等工作为主。在化学基础课学习的基础上主要开设的专业课程有:《材料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设计》、《材料物理》、《化工基础》、《材料力学》、《高分子材料化学》、《稀土功能材料及应用》、《生物材料及应用》、《材料化学研究方法》与专业实验课等。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设立于2002年,是自治区高等学校品牌专业。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化学、化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较强的化学化工实验技能的工程技术人才。能够从事产品的研发与评估、工艺与装置的设计与放大、化学工业过程科学研究、生产过程的控制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在化学基础课学习的基础上主要开设的专业课程有:《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学》、《化学工艺学》、《化工热力学》、《化工制图基础》、《化工分离工程》、《化工设计与过程开发》、《化工机械及设备》、《化工仪表自动化》、《现代煤化工基础》、《计算机化工基础》与专业实验课等。

目前,在上述四个本科专业开设的课程中,《工程材料科学与设计》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基础实验》分别为自治区精品课程。《结构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物理化学》分别为内蒙古大学精品课程。有《无机化学系列课程》和《化工实验系列课程》2个自治区教学团队。 学院学科面向范围广,涵盖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3个一级学科,学院现有1个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材料物理与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无机化学、应用化学和物理化学学科是自治区重点学科,有机化学和材料物理与化学是优势学科。学院现有研究方向涉及无机能源与环境材料、稀土功能材料、金属有机化学、有机催化、光催化、稀土催化、太阳能综合利用、纳米材料与生物技术、药物化学、生物与药物分析、食品消毒与杀菌、电分析化学、污染控制化学等研究领域。

学院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创新意识及学科建设能力,并且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力,积极承担和完成了众多的教学、科研项目,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创新性成果,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经统计,2011年学院教师新承担科研项目44项,国家级项目1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项,省部级项目2项,自治区级项目15项。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以内蒙古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的科研和教学论文104篇,SCI、EI、ISTP收录论文67篇。授权专利31项,多项科研成果被转让或采用。近年来,学院教师获得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项。获得省部级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主编或参编学术专著多部。

目前,学院有化学和化工材料两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30多台大型仪器设备,如FEI场发射透射电镜、日立S-4800扫描电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Empyrean)、X-射线荧光光谱仪(AxiosmAX)、同步热分析仪(STA 409 PC Luxx)、FLS920荧光光谱仪(英国爱丁堡仪器公司)、全自动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ASAP2020)、高性能粒度及分子大小测定仪(Zetasizer Nano S)、NEXUS 67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探针显微镜(CSPM5500)、核磁共振光谱仪(布鲁克Bruker AVANCEⅡ500MHz)、液质联用仪(LCQ Advantage MAX)、气质联用仪(TRACE DSQⅡ)、EPMA-810Q型电子探针、HL-II原子力显微镜等,为教学科研提供全方位服务。

近年来,学院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氛围,不断探索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近年来在国家和自治区组织的“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07年获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两项,第五届“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2008年获第四届“挑战杯”全区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2009年获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世博会专项竞赛二等奖,第六届“挑战杯” 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2009年获美国大学生交叉学科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2010年获第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三等奖,第五届“挑战杯”全区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联合赛区一等奖,2011年获自治区“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一项,优秀奖一项;获全国“三井化学杯”第五届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三等奖;获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一项。2011年新增获批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19项,国家创新实验项目5项。在学校各学院获批项目中名列前茅。学院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广泛欢迎,社会声誉不断提高。近三年学院初次就业率达到90 %以上,应届生考研录取率均在30%以上;从2003年开始,学院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长春应化所、成都有机所、兰州化物所等知名院所已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一批品学兼优的毕业生被免试推荐到上述院所攻读硕士学位或硕博连读。今后,我们将积极开展与国外知名大学的合作与交流,在条件成熟时选送部分品学兼优的毕业生到国外深造。

根据国家和自治区“十二五”规划,煤炭工业、化学工业、新能源、新材料、稀土等产业将成为带动国家和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可以预见,化学化工类专业的毕业生将有广阔的就业市场和辉煌的发展前程。 

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学实验楼

2007年中国化学会第七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开幕式现场,与会专家学者700余人

先进的实验教学条件

煤炭化学重点实验室专家组成员及部分研究生

学士学位授予仪式

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朝气蓬勃的学生团队

教师指导学生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