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简介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和国际知名的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经济科学研究创新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基地、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思想库。1923年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何廉先生开创了南开大学的经济学科,是中国综合性大学中最早建立的学科之一,1931年成立了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在70多年的历史上,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秉承着“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形成了严谨、自由、开放和服务于社会的学术氛围,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经济管理类人才,在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上也有自己独到的建树,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今天的经济学院已经是一个专业和学科门类齐全、师资队伍结构较为合理、拥有博士、硕士、学士等多层次教学和学位授予权的教学科研机构,有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现有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包括教学楼、实验中心和办公楼。南开大学图书馆经济学分馆设在经济学院楼群内,拥有中外文藏书20余万册。经济学院学科专业门类较为齐全,是拥有学士、硕士、博士等多层次教学和学位授予权的教学科研单位。现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有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金融学、区域经济学、经济史、国际贸易等6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学院设有经济学、金融学、保险、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工程6个本科专业和经济、管理、法学复合型人才试点班。在财政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数量经济学、统计学、保险系、金融工程、精算学等18个学科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均已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覆盖经济学门类的16个二级学科。目前在金融学、国际贸易学、产业经济学、数量经济学、财政学、保险学等14个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有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共有博士后226人,在站33人。凭借严谨、自由、开放和服务于社会的学术氛围及在中国经济学发展上的独到建树,经济学院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具有全球化视野的经济管理类人才。

以“知中国,服务中国”为理念,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师资优势、平台优势,不断提升社会服务的能力与品质,为国家和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献智献策。学院与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联系,为其提供业务培训、项目咨询、课题研究、区域发展规划等项目。同时,学院面向社会开展了多门类多层次的教育教学班,如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教育班和在职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等,为提高经济管理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推动天津市经济社会改革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截至2012年10月,经济学院有教职员工24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8人,教授(研究员)74人,副教授87人,讲师35人,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超过90%。学院教师队伍中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央马克思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经济学科主任、秘书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评审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获得者,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

近十年来,学院承担了国家“211工程”、“985工程”的项目建设,全院教师和研究人员承担的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近200项,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的奖励120项,出版的学术著作、教科书和研究报告370部,论文1600余篇,科研总经费达1580万元。

经济学院重视与国际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与东欧、北美、澳洲、亚洲等各国的学术研究机构和著名学府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创立了中加联合培养硕士和博士生的“南开—约克模式”;与北美精算学会联合举办了全国第一个得到国际认可的精算师考试中心,近年里,学院(含各系、所)共同举办了“第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第二届中国金融学年会”、“中国留美经济学年会”、“中国留英经济学年会”等各类学术会议百余次,其中国际学术会议6次。学院教师中有60多人次接受邀请赴境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提交大会发言和论文超过140篇。同时,我院每年接受约20名外籍专家、教授来我院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曾来我院访问讲学的著名学者有:著名经济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本杰明•弗里德曼教授;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威廉D诺德豪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邹至庄;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前主席、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国际经济系研究院教授、著名经济学家阿瑟林德贝克等。

经管法试点班

南开大学经管法试点班成立于2001年,旨在培育国际意识鲜明、文化视野开阔、知识结构新颖、富有个性、创新精神和竞争能力强、具有经贸、金融、管理和法律知识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后国家对复合型高级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经管法班的管理依托于经济学院,师资与各项教学活动由教务处协调,由经济学院、商学院、法学院共同完成。学校每年拨经费30万资助经管法班开展各项活动。至今,经管法班已有7届学生毕业,共314人。目前,该班规模为45人/年。

2012届经管法试点班本科毕业生共43人,占学院总人数的8.02%。读研19人占44.19%,出国13人占30.23%,国企1人占2.33%,银行4人占9.30%,其他金融行业1人占2.33%,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3人占6.98%,其他企业(含创业)2人占4.65%。

经济学专业

经济学系创建于1923年,是南开经济管理学科群的母体。自创立至今,筚路蓝缕,薪火相传,从未中断。现有教师38名,其中教授16名(博士生导师15名),副教授16名,讲师6名。经济学系将自身定位于“涵养理论,以理论反哺应用”。目前,拥有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史、经济思想史和产业经济学五个二级学科。经济学系秉承育人为本,把理论人才培养作为第一要务,践行“公能”教育90载不辍。作为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形成了以“史论结合”和“社会调查”为突出特色,南开风格的经济学理论人才培养体系。经济学系秉承“知中国,服务中国”之南开志愿,恪守“教学与研究相辅而行”的治学传统,90载直面“中国问题”,致力于“经济学中国化”。依托转型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心、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研究中心、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四个平台,突出问题意识、淡化学科界限、凝炼学科方向、优化学术组织,形成了中(当代中国经济)、外(当代世界经济)、虚(虚拟经济)、实(产业经济)四个主攻方向,在中外学术界持续发出有力的“南开声音”。

2012届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共135人,占学院总人数的25.19%。读研47人占34.81%,出国50人占37.04%,国企5人占3.70%,外企(含合资)1人占0.74%,银行17人占12.59%,其他金融行业1人占0.74%,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6人占4.44%,其他企业(含创业)7人占5.18%。

金融学专业、金融工程专业

南开大学金融学系始建于1920年,初名银行学系,是南开大学最早的学科之一。1954年,南开大学金融学系因院系调整停办。1982年,在国家教委和中国人民银行的支持下得以重建,设金融学专业。20世纪80年代中期,金融学系的学科建设得到迅速发展,一大批著名的金融学科带头人云集于此。在学术研究方面,国际金融市场、汇率制度、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金融工程等领域的研究位居全国前列。在钱荣堃教授的倡导下,金融学系首创了中国和加拿大约克大学等三所学校联合培养MBA学生的“南开—约克”模式,继而创办中加联合培养国际金融博士班,借用国外的学术力量发展国际金融专业。

目前,金融学系设有金融学和金融工程两个专业,其中金融学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国内六大金融学重点学科中位居前列。

2012届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共91人,占学院总人数的16.98%。读研21人占23.08%,出国31人占34.07%,国企1人占1.10%,外企(含合资)1人占1.10%,银行21人占23.08%,其他金融行业8人占8.79%,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5人占5.50%,其他企业(含创业)1人占1.10%。

2012届金融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共47人,占学院总人数的8.77%。读研10人占21.28%,出国21人占44.68%,外企(含合资)1人占2.13%,银行9人占19.15%,其他金融行业5人占10.65%,其他企业(含创业)1人占2.13%。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国际经济贸易系创建于1985年,是国内高校同类专业中最早成立,也是目前全国高校唯一拥有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学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的教学单位。该系设有世界经济、国际贸易两个教研室,是南开大学WTO研究中心、南开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南开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和南开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主要研究支撑单位。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该系取得突出成就,三门专业核心课程——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和世界经济概论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该系多年来重视教学科研的国际化,坚持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拥有一支分别毕业于美国、英国、香港及国内著名高校的年轻化师资队伍,并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学术机构建立了多种形式的长期交流关系,80%以上的教师均有在国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访问研修的经历。每年有多名国际著名经济学家应邀前来该系讲学,大量学生被选送到国外合作院校进行短期交流或留学深造。该系还有多名教师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2008年,该系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2012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毕业生共101人,占学院总人数的18.84%。读研人22占21.78%,出国38人占37.62%,国企人占6.93%,外企(含合资)3人占2.97%,银行18人占17.82%,其他金融行业3人占2.97%,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5人占4.95%,其他企业(含创业)5人占4.95%。

保险学专业

南开大学于1984年设立保险学专业,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在高等院校中首批设立的保险学专业之一。1996年,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正式成立。1988年,与北美精算师学会联合培养精算方向硕士研究生,开创了中国精算教育的先河;1991年,与美国天普大学联合建立了国际保险研究所,率先在我国综合大学设立保险研究机构;1997年,与北美寿险管理协会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获国内首批寿险管理师资格;1998年,又率先在国内高校招收国际保险方向博士研究生;2005年,与澳大利亚新西兰保险金融学会合作,在国内首创高校学历教育与国际职业资格教育贯通模式。

2012届保险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共77人,占学院总人数的14.37%。读研17人占22.08%,出国25人占32.47%,国企2人占2.60%,外企(含合资)2人占2.60%,银行15人占19.48%,其他金融行业12人占15.59%,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1人占1.30%,其他企业(含创业)3人占3.90%。

财政学专业

财政学专业始建于1949年,20世纪50年代因院系调整而停办。20世纪80年代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后,在当时的国际经济系世界经济硕士点下设立财政金融专业方向。20世纪90年代初,正式建立财政学硕士点,2001年建立财政学博士点。从200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6年南开大学财政学系正式重建。

南开财政严格秉承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充分挖掘和利用南开大学经济学科的综合优势,建立“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南开大学财政学系共有专职教师14名,其中教授和副教授10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0人。兼职教授包括财政部李勇副部长、社科院高培勇教授等16人。

2012届财政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共42人,占学院总人数的7.84%。读研9人占21.42%,出国16人占38.10%,银行3人占7.14%,其他金融行业3人占7.14%,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9人占21.43%,其他企业(含创业)1人占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