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善于创新,掌握电子技术及信息工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相应的开发和应用能力,能从事各类电子及计算机技术、信息系统、网络技术方面的研究、设计、开发和运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牢固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基础科学理论,具备较高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以电子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坚实而宽广的技术基础;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网络技术实践能力,具备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和分析的基本能力。
三、主要课程
电路理论与电子技术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通信原理与系统、嵌入式系统、数字图像处理、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网络程序设计、现代数字系统设计、网络规划与设计等。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电路理论与电子技术系列课程实验、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实验、通信技术实验、网络规划与设计实践、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五、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相关科研院所、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各类电子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信息系统、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开发和运行管理工作,能够从事网络规划与管理等工作。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为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着力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具有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专业核心技能与相关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开发型高级技术人才。
毕业生主要面向信息产业、教育、金融、电信、计算机等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维护、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工作,担任相关职业的工程师、设计师等。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能够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广泛的工作范围;
2.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
3.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4.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5.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理论、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电子测量技术、计算机通信网、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射频电路、传感器原理及应用、EDA设计技术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面向信息产业、教育、金融、电信、计算机等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维护、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工作,担任相关职业的工程师、设计师等。
背景预测
该专业是前沿学科,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及人们日常生活等都与电子信息技术有着紧密的联系。全国各地从事电子技术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应用的企事业单位很多.,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这样的企事业单位会越来越多。为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一大批具有大专层次学历,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适应现代电子技术发展的要求,从事企事业单位与本专业相关的产品及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销售及售后服务、新产品技术开发等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市场对该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有着广泛的就业前景,毕业生可从事电子设备、信息系统和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工作。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面向信息产业、教育、金融、电信、计算机等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维护、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工作,担任相关职业的工程师、设计师等。
就业前景
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技术。可以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认识这些东西,并能够应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中国IT行业起步至今有十年,很年轻。新鲜的事物、朝阳的产业总是备受注目。正是这个原因,计算机专业迅速成为高校的热门专业,不少同学削尖又再削尖了脑袋往这个象牙塔里的象牙顶钻,或为兴趣,或为谋生掌握一门技能,或为前途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比前几年的计算机专业的火爆,这个专业的选择渐趋于了理性和客观。学生和家长考虑更多的是一种基于更利于个人长远自我发展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