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院现设有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信用管理、投资学五个本科专业,所培养的学生既具有宏观的管理视野,又拥有微观的操作技能,在社会上受到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被誉为“浙江省银行家的摇篮,金融高管的沃土”。学院所属的金融学科是浙江省重点学科,拥有金融学学术型硕士、金融学专业硕士和保险学专业硕士三个硕士点。金融学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浙江省优势专业,金融工程专业是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保险学专业是校级重点专业;货币银行学、投资银行学、国际金融是省级精品课程。学院拥有设施一流的省级重点实验室——现代金融实验中心,下设金融、现代银行、金融工程与证券三个实验室。学院在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建有稳定的学生实习基地,可以满足学生见习、实习和锻炼实践能力的需要。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信用管理专业知识、理论功底扎实、创新能力、管理能力较强,并熟悉相关的国际惯例和法则,掌握信用风险管理技术,能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进行沟通和交流的高层次金融管理人才。
就业方向
信用管理工作岗位分布于国家政府部门的财政部、工商管理局、海关、征信局,金融行业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用卡公司,企业的信用管理部门,研究单位、高等院校、信用评级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风险管理部门和资金借贷部门,大型企业中的会计审计部门、风险控制部门,还有政府监管部门等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应掌握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管理科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信用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2.熟悉我国经济与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国际信用管理惯例及相关的法律、规则;
3.系统掌握信用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具有风险管理,资信调查、信用评级、公司信用管理、消费者信用管理、国际业务信用管理、基金管理、投资组合设计与管理等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信用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4.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5.具有收集信息并进行分析研究、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
6.掌握文献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信用管理学科发展动态,具有从事信用风险管理研究的初步能力;
7.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外语的能力。
主干课程
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法、市场调查与分析、会计学、财务管理、国家信用管理体系、信用和市场风险管理、企业和个人信用管理、征信数据库应用开发、资信评估、客户关系管理等。
就业方向
信用管理工作岗位分布于国家政府部门的财政部、工商管理局、海关、征信局,金融行业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用卡公司,企业的信用管理部门,研究单位、高等院校、信用评级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风险管理部门和资金借贷部门,大型企业中的会计审计部门、风险控制部门,还有政府监管部门等
就业前景
据国家商务部统计,在今后5年内,我国将至少需要50万名信用管理经理,200万名信用管理人员,特别是国家劳动部最近公布了信用管理师这一新的职业类别,几乎所有企业都将建立起信用管理制度和信用管理部门,因此,该专业的人才需求和供给缺口极大。
培养信用人才是建立信用体系相配套的必要措施,其中首先受益的就是从事信用评估和调查的征信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目前,从事高级财务评估的会计师事务所,就急需具备信用管理知识的人才来完成评估业务。全国已有两万多家企业开始建立信用管理制度或培训相关人员,从事信用管理产品和服务的专业机构大约有5000多家。另外,像银行风险管理、政府的中间服务机构也需要大批的信用专职人员。
而同样,因为要深入到更加基层的环节,政府的中间服务机构需要培养大量的专职信用人员。比如,各级工商局都需要有信用管理人员负责企业经营资格、资质的认证和评估工作,各类行业协会、商会也需要信用管理人员核定相关的职业标准,加强对该领域的规范管理。
随着信用体系的建立,这些机构都会成为将来信用人才的“消费群”,也是该专业毕业学子的用武之地。
就业方向
信用管理工作岗位分布于国家政府部门的财政部、工商管理局、海关、征信局,金融行业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用卡公司,企业的信用管理部门,研究单位、高等院校、信用评级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风险管理部门和资金借贷部门,大型企业中的会计审计部门、风险控制部门,还有政府监管部门等
开设院校
中国人民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浙江财经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吉林大学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山东财经大学 南京审计学院 上海金融学院 广东金融学院(05年设立)西南财经大学 兰州商学院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商业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哈尔滨金融学院 温州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湖北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