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简介

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北碚)其前身为1950年代成立的西南农学院牧医系,1985年更名为西南农业大学牧医系(后曾更名为动物养殖学院),2003年西南农业大学(北碚)与原四川畜牧兽医学院(荣昌)合并,动物养殖学院(农大)与牧医系(荣昌川畜)合署为西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西南农业大学水产系(农大)与水产系(荣昌川畜)合署为西南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后一度更名为水产与水文学院),2005年7月西南农大与西南师大合并成立西南大学,2006年4月在学校学科院系调整中,动物科技学院、水产学院两个学院的原西南农大(北碚主校区部分)又与荣昌校区部分分开建制办学,其中北碚主校区原动物科技学院与原水产学院主体部分合并成立新的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主要进行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重点本科生培养,招收学术型研究生和一本学生);另一部分,即荣昌校区部分(即原四川畜牧兽医学院)调整后归制为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点击链接]动物科学系、动物医学系和水产系,主要进行专业硕士和一般本科生(二本学生)培养,但是在学科建设和科研方面与主校区为统一整体。

学院概况:动物科技学院学科涵盖畜牧学、兽医学、水产、草学、生物学5个一级学科,现有畜牧学、水产学2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兽医学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学院设有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学和草业科学4个重点本科专业,其中动物医学专业已列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水产养殖学专业为重庆市(省级)特色专业。目前拥有畜牧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水产养殖二级学科博士点,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草业科学、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预防兽医学、水产养殖学,其中畜牧学和兽医学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硕士学位招生权点(兽医硕士、养殖领域、渔业领域、草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水产养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5个博士专业以及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草业科学、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预防兽医学、水产养殖学、水生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11个硕士专业32个研究方向及4个专业硕士专业每年招收研究生近70-80名。目前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硕、博士研究生和专业硕士生近300人。在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草业科学4个专业招收重点本科生,目前在校本科生人数700多人。

学院共有教职工75人。专职教师54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4人,硕士20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31人(专兼职共40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后备人选3人。拥有“重庆市草食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中心”、“重庆市牧草与草食家畜重庆市教委重点实验室”、“黑山羊研究所””、“长江上游渔业工程研究中心”(筹)等研究机构,拥有西南大学首个“国家级动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动物医院、畜牧场、鱼类繁育与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试验渔场和草场等教学实习基地,教学科研用房15000平方米;拥有高压液相色谱、气相色谱、高速冷冻离心机、倒置荧光显微镜、莱卡数码生物显微镜、全自动细菌鉴定与药敏分析系统、全自动细菌示踪仪等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3899万元,其中超过10万元的大型仪器设备共有20件。

近5年来,学院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等科研项目200余项,年到位科研经费近3000万元;主编、参编教材16部;在草食家畜动物生殖调控、大足黑山羊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牧草育种抗逆性研究、鱼类遗传繁育与生长调控、长江上游特有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方面具较强研究实力,目前已经育成南方紫花苜蓿品种“渝苜一号”一个,获得“大足黑山羊”地方优良品种资源认定并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名优鱼类人工繁殖和技术示范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学院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在重庆、四川、贵州、云南以及西藏等地广泛开展科技推广、扶贫开发和产业规划,进5年来,先后培训西南地区畜牧水产技术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养殖人员5000余人次,派出科技特派员20余人次,入选重庆市“两翼”万元增收计划养殖业特聘专家8人,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近年来,学院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泰国等8个国家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双边访问、交流及互派留学生达百余人次。目前在学院就读的攻读硕士和学士学位的国外留学生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