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类专业简介
资源环境学院按环境生态大类招生,学生入学后分别进入“光炯创新实验班”和普通班学习,在前2年完成环境生态大类课程结构体系中公共课程和基础课程学习。后2年学院根据国家和社会人才需求情况、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志愿情况分专业,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在7个专业中可选择到环境生态大类中1个专业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学习,授予相应学士学位。7个专业是: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林学、土地资源管理、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一、培养目标与专业具体要求
培养目标:主要培养21世纪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并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具备环境生态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环境工程、环境保护、国土资源、水利、水文、水土保持、林业、园林、测绘、规划、估价、城建、遥感等部门或企业从事规划设计、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专业具体要求:
(一)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地学,化学,生物学,农学基础,接受到土壤学,植物营养与施肥,资源调查与信息管理,土壤农化分析与环境监测,土壤工程技术,环境质量评价,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农业资源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对农业资源和环境进行信息化管理及进行区域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二)环境科学专业
主要学习环境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接受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环境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掌握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以及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技能。
(三)环境工程专业
要求学生掌握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外语、计算机技术、工程设计、管理及规划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环境科学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管理规划方面的基本能力。
(四)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
要求学生掌握水土流失及荒漠化发生发展规律;水土资源综合调查及评价方法;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原理和方法;水土保持工程规划、设计施工方法;水土流失监测方法及其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程序;具备应用3S技术进行水土保持信息管理和分析的能力;掌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五)林学专业
要求学生掌握植物学、生态学、森林土壤学、树木营养学、林木遗传育种学、森林培育学(包括经济林栽培)、森林病虫鼠害防治与检疫、林特副产品开发利用等基础理论知识,受到林木良种选育、森林培育、森林资源调查规划与管理、森林病虫鼠害防治与检疫、林火管理、林特副产品开发利用的基本训练,具有独立从事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森林培育与管理、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管理等林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
(六)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要求学生掌握土地资源的技术、经济、法律和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土地资源调查、利用规划、估价、整理与复垦、测绘、遥感监测及GIS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具有土地资源管理及数据分析处理的能力。
(七)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
要求学生能系统、扎实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有关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信息的采集及处理、洪旱灾害预测及防治、水资源规划、水环境保护、水利水电工程规划与设计、水利水电工程运行与管理、水政水法、水资源、水环境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分析、设计方法。具有应用所学专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二、学期与学制
学期:每学年分为秋季、春季和夏季三个学期,夏季学期为选择性学期。
学制:标准学制4年,学习期限为3-6年。
三、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毕业学分:180学分
1.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2.环境科学专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3.环境工程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4.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5.林学专业: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6.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7.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学科大类核心课程
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大学物理、普通化学、有机化学、植物学、生态学、植物生理生化、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学基础、CAD、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经济管理学原理。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土地、环保、农资等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主要到农业、土地、环保、农业资源等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资源的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农产品检测及食品质量管理、农业生态、资源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农业资源调查与规划、土壤肥力和植物营养与施肥技术、环境监测与评价、生态效益分析、气象观测、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农业资源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对农业资源和环境进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课程设置
主干学科:农业资源利用、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
主要课程: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地资源学、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农业环境学、农业气象学、生态学、水土保持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科研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一般安排25-30周。
主要到农业、土地、环保、农业资源等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
农业资源与环境就业前景:
主要到农业、土地、环保、农业资源等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
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 : 80%
毕业半年后月薪平均值 : ¥2244
主要就业职业 : 农业技术员
主要就业行业 : 为农业服务类
主要就业企业性质 : 政府机构/科研事业
主要就业企业规模 : 50人以下
主要就业地区 :东部和沿海中等发达地区
主要就业城市类型 :地级城市
申请工作总数 : 102份
毕业时求职总花费 : ¥1460
毕业时的工作能力 : 68分
就业辅导强度 :数据正在统计中
所从事的职业与该专业的相关程度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