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代码: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由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负责建设,本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广东省特色专业,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也是广东省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所属专业。
本专业以1名省级教学名师、3名博导、10名教授和13名副教授为主体,组成了一支具有“名师-突出专家-青年学术骨干”梯队结构的师资队伍,依托由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产学研示范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层次构成的人才培养硬件平台,完成从基础性开始,经方向性和综合性延伸,直至创新性拓展等不同层次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实现自主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近五年来,电子工程系在读学生在参加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和“挑战杯”科技作品和创业竞赛中,获得了包括国家一等奖在内的10多项国家级奖项,以及包括广东省特等奖在内的60多项省级奖项,并且已获授权专利20多项。每年均有一批免试推荐或考入国内外著名大学继续深造的应届毕业学生;至今,已培养了获得200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金山软件研究院副院长董波,以及获得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澳门大学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余成斌教授等一批杰出的创新型毕业生。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软件技术领域从事工程设计和科技开发等工作。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为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着力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具有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专业核心技能与相关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开发型高级技术人才。
毕业生主要面向信息产业、教育、金融、电信、计算机等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维护、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工作,担任相关职业的工程师、设计师等。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能够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广泛的工作范围;
2.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
3.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4.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5.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理论、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电子测量技术、计算机通信网、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射频电路、传感器原理及应用、EDA设计技术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面向信息产业、教育、金融、电信、计算机等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维护、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工作,担任相关职业的工程师、设计师等。
背景预测
该专业是前沿学科,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及人们日常生活等都与电子信息技术有着紧密的联系。全国各地从事电子技术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应用的企事业单位很多.,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这样的企事业单位会越来越多。为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一大批具有大专层次学历,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适应现代电子技术发展的要求,从事企事业单位与本专业相关的产品及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销售及售后服务、新产品技术开发等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市场对该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有着广泛的就业前景,毕业生可从事电子设备、信息系统和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工作。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面向信息产业、教育、金融、电信、计算机等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维护、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工作,担任相关职业的工程师、设计师等。
就业前景
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技术。可以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认识这些东西,并能够应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中国IT行业起步至今有十年,很年轻。新鲜的事物、朝阳的产业总是备受注目。正是这个原因,计算机专业迅速成为高校的热门专业,不少同学削尖又再削尖了脑袋往这个象牙塔里的象牙顶钻,或为兴趣,或为谋生掌握一门技能,或为前途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比前几年的计算机专业的火爆,这个专业的选择渐趋于了理性和客观。学生和家长考虑更多的是一种基于更利于个人长远自我发展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