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工学院简介

中山大学工学院成立于2003年11月,以国家及地方的重大社会需求为导向,把握工程学科发展新趋势,已基本形成生物医学工程、力学、交通运输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四大学科协同发展的办学格局。

工学院现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7个本科专业及2个博士后流动站。通过学科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学院已建成智能交通系统、消防科学技术、传感技术与生物医疗仪器、新型轻量化电动汽车工程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液化天然气低温技术、公安网络安全和科技信息、公安厅火灾物证鉴定技术3个厅局级重点实验室,1个广州市生物医疗仪器设备重点实验室,另设有3个校级研究机构和7个院级研究中心,具有雄厚的研究基础和科研实力。近年来承担了国家、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总数达400余项,科研总经费逾亿元。

工学院现有专业教师75人,其中教授16人(博导14人)、副教授27人,讲师(含师资博士后)32人。目前有中组部首批“千人计划”人才和“广东省引进领军人才”1人,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1个,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百人计划”引进人才21人。学院教学科研条件优越,位于东校区的工学院大楼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为各学科提供良好的科研和实验环境。

学院将人才培养与国家发展、产业需求密切结合,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着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厚基础、强实践的创新型人才,不断探索具有工科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英、澳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密切联系,与香港大学、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与普渡大学印第安纳波利斯联合分校合作开展 “2+2”本科生联合培养等项目。

展望未来,以“协同创新,服务地方”为己任的中山大学工学院已扬帆起航:致力于提升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能力,鼓励各学科团队与地方政府、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开展交流合作,重点打造学科支撑和社会服务平台,服务地方产业升级,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促进学校应用研究和新型工科的发展,带动工程学科和科技产业的协同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