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科是冶金与环境学院的主体学科。学院设有重(贵)金属冶金及材料、轻金属及工业电化学、碱法冶金、冶金物理化学与材料化学、环境工程、稀有金属冶金、钢铁冶金等7个研究所,设有6个管理服务办公室。学院现有教职工133人,其中专任教师103人,管理与教辅人员及工人30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研究员)4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7人,内有一级教授1人、二级教授8人、三级教授8人)、副教授28人、讲师31人。教师中有88人拥有博士学位,占专任教师85%;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10人、“升华学者”特聘教授1人。学院现有全日制学生1650人,其中本科生1100人、硕士研究生400人、博士研究生150余人。
本学科十分注重学术交流和改善学缘结构,经常主办或承办国内和国际重要的学术会议,与美国、俄罗斯、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挪威、日本、韩国等国家的40多所大学保持友好学术交流并互派访问学者或合作科研或短期参观访问、讲学,支持青年教师去国外一流大学进修深造,选派本科生、硕士生或博士生去国外大学攻博或从事博士后科研。本学科具有值得骄傲的优良治学传统,学风纯朴,学术气氛浓郁、民主,倡导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求真务实、治学严谨蔚然成风,加之拥有实力强大的师资队伍和国内一流的教学、科研条件,是广大优秀青年学子求学修身的理想之地,是有利于最大程度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的最佳场所。学科培养的各类毕业生因质量好、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而一直供不应求,特别是这几年“冶金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供需比一直保持在1:5—1:6之间。在跨入21世纪后,学科的发展更加蓬勃兴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科学发展发挥了主导作用。自2005年以来,学院连续7年获评全校“年度综合考核先进单位”(综合考核业绩总分均排全校二级学院的前三名,特别是2011、2012年都排名全校第一),学院党委亦连续3次(每两年1次)获评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还被评为湖南省高校2008—2011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和2012年“湖南省创新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使学院成为了中南大学一流的研究型二级学院。
冶金工程培养目标
冶金工程专业是培养具备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冶金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冶金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冶金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科研和管理工作
冶金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黑色和有色金属(包括重、轻、稀有和贵金属)冶金的基本理论、生产工艺和设备、实验研究、设计方法、环境保护及资源综合利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冶炼工艺制定、工程设计、测试技能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及工业设计和生产组织、管理的能力。
知识领域
1.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制图、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掌握黑色和有色金属冶金过程的基础理论和生产工艺知识;
3.具有黑色和有色金属冶金生产组织、技术经济、科学管理、环境安全的基础知识和工业设计的初步能力;
4.具有分析解决本专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以及进行科学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初步能力;
5.了解本专业和相关学科科技发展的动态。
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
冶金工程
主修课程
物理化学、金属学、冶金传输原理、冶金原理、钢铁冶金学、有色金属冶金学、熔渣理论、冶金设备、冶金工厂设计等。
实践教学
包括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验、计算机操作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冶金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冶金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科研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