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民族学
专业代码:030401
民族学专业
本专业主要开设民族学通论、民族史、民族志、民俗学、宗教学、人类学、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等课程,培养具备民族学基本理论、民族调查研究基本技能,熟悉我国关于少数民族的方针、政策与法规,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历史与现状,能在党政、教育、科研部门及出版、文化、旅游等单位从事实务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为国家民委重点学科,学生免收学费并享受专业奖学金。本科,学制四年,招文科生。
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民族学基本知识,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民族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社会团体和各类企事业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社会团体和各类企事业部门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儿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民族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对有关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2.掌握基本的民族学调查方法与分析方法,以及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3.具有-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从事民族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少数民族、社会文化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国内外民族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向;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抽样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课程设置
主干学科:历史学、社会学。
主要课程:人类学、民族学导论、文化人类学、民族学、人类学史、生态人类学、民族学调查方法、中国民族概论、世界民族概论、民族考古学、民族经济学、族群与家族、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学概论、社会学概论、民俗学概论、中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人类学通论、宗教文化学、区域经济学、市场营销、文化经济学等[1]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田野调查、论文写作等,一般安排10周左右。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社会团体和各类企事业部门工作。
就业前景从业分析
民族学专业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很好和比较好的比例为17%,50%的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为“不太好”或“很不好”。按照10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发展前景指数为4.98,与其他大学专业相比,发展前景指数为中等偏下。
1.毕业生1年薪酬指数:83%的民族学专业学生毕业1年后的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5%。按照十分制计算,民族学专业毕业1年后的薪酬指数为2.95,与其他专业相比,薪酬属于中等偏下。
2.毕业2年薪酬指数:68%的民族学专业学生毕业2年后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17%。按照十分制计算,民族学专业毕业2年后的薪酬指数为3.15,与其他专业相比,薪酬属于中等偏下。
3.毕业3年薪酬指数:61%的民族学专业学生毕业3年后的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23%。按照十分制计算,民族学专业毕业3年后的薪酬指数为3.22,与其他专业相比,薪酬属于中等偏下。
应届就业率指数:民族学专业毕业生中,60%的学生在毕业之前或刚刚毕业时找到工作,39%的学生在毕业1年以后实现就业。按照10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应届就业率指数为6.10,与其他专业相比,应届就业率指数属于中等偏下。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社会团体和各类企事业部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