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人力资源管理
专业代码:110206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文理兼招)
一、专业名称、代码
专业名称:人力资源管理
专业代码:120206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能力,熟悉国内外劳动力市场环境,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工具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基本技能,能够在中外企业、政府机构和其他非盈利组织从事工作设计与工作分析、员工招聘、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以及劳动关系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工作,也能在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与基本要求
本专业特色是依托我校经、管、法综合发展的优势,突出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互相渗透的特点,坚持“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培养方针,要求学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吸收、借鉴国外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具有创新开拓精神和现代化管理理念,在系统学习现代工商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具备开展国内外有关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所需要的组织、经营、管理、法律、财会和金融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分析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基本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基本原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实务和方法;
2. 熟悉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3.了解本专业的理论前沿以及最新的发展动态;
4.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强,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
5.普通话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
四、所属学科与主要课程
所属学科:管理学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概论、人事管理经济学、人员素质测评、企业绩效管理、企业薪酬管理、劳动法与员工关系、员工培训与开发、福利与社会保障等。
五、学制与学位
学制:一般为4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方向企事业单位及其咨询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岗位,从事招聘、人力资源开发、考核、薪酬管理、员工培训、办公室文秘等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六大模块的基本知识;
2.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还有定性的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及领导的基本能力;
4.熟悉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
5.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学会培训课程的设计,工作说明书的制作,招聘计划表的制作,薪酬的设计,学会绩效考核,有关法律知识等等。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主干学科
西方经济学、统计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学、会计学、薪酬管理、工作分析与评价、福利管理、劳动关系、战略管理、绩效管理、培训与开发、雇员流动管理、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规划等。
主要课程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劳动经济学、绩效管理、薪酬与福利、培训与开发、招聘与配置、人力资源规划、劳动法、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专业英语。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习与毕业实习,一般安排10-12周。
修业年限
三年
大学专科(无学位)
四年
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荣誉生)
学科
管理学 (Management)
门类
工商管理(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专业名称
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方向企事业单位及其咨询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岗位,从事招聘、人力资源开发、考核、薪酬管理、员工培训、办公室文秘等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事业单位及其咨询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岗位,从事招聘、人力资源开发、考核、薪酬管理、员工培训、办公室文秘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