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简介

信息技术系成立于1985年6月。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刻变革,为适应信息科学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该系高度重视知识经济和教育改革,围绕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拓宽专业口径和研究方向,积极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研究型专门人才,多年来已形成以培养研究生、普通本科生为主的多层次办学格局。

该系现设教育技术学和电子信息工程两个全日制本科专业、一个研究所(教育技术研究所)、一个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中心、湖北省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工程中心挂靠本系,具有教育技术学、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权和教育技术学、电路与系统两个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权,均面向全国招生。系实验中心设备先进,拥有各种微型计算机、电子设备、影视设备、网络设备共500余台(套)。该系设有资料室,图书资料和专业期刊齐全,文献检索方便,拥有图书10000余册,专业期刊近200种。全系现有教职员工近50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1人,高级工程师3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80%以上教师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近二十年来,该系为国家培养了千余名合格专业人才,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十余项,在完成的科技项目中有多项获国家教育部、省市政府科技进步奖,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25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500篇。

多年来,该系高度重视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树立了"一切为学生着想,一切为学生成才"的工作理念,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培养的各类优秀专业人才一直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动手操作能力强,曾多次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重大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为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该系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组织"星光服务队",连年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由于成绩突出,该队曾多次被团中央、中宣部、教育部、全国学联授予"全国优秀社会实践服务集体"荣誉称号。

一、教育技术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熟练掌握教学媒体和计算机教育信息处理、多媒体及网络软件开发的技术技巧,并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技术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接受严格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与评价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了解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具备新技术教育应用方面的研究与开发能力,掌握一种外国语,能进行中外文资料查询和文献检索,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并具有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

培养对象:四年本科学历,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教育技术学导论、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多媒体技术、CAI课件设计与制作、教育信息处理、教学设计、微机原理、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教育应用、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网络课程软件设计与开发、摄影技术、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教育传播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音视频软件制作与实践、计算机教育软件制作与实践、信息技术教学与开发实践、教育实习等,一般安排不少于20周。

主要专业实践(或实验):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实验、电视电声教材制作实验、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实验、网络教育软件应用实验。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能熟练掌握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与信息系统工程设计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电子信息工程学科高级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计算机与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接受良好的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了解学科的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能力,掌握一种外国语,能进行中外文资料查询和文献检索,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并具有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

培养对象:四年本科学历,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息论基础、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光通信原理与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网络工程、自动控制原理与应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单片机与接口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计算机软件设计、电子系统设计、课程设计、工程实践、毕业设计等,一般安排不少于30周。

主要专业实践(或实验):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通信与信息系统实验、网络与工程实验,另外,至少完成本专业某一方向的一组专业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