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2002年2月由原园艺系和林学系合并而成。林学和园艺两个一级学科可分别追溯到1904年湖北省高等农业学堂林科和1940年湖北省立农学院园艺系。现有教职工131人。设有果树学、蔬菜学、林学与茶学、园林、风景园林等五个系。
学科建设长足发展。学科建设是学院工作的主线、事业发展的基础,在学院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的龙头地位。长期以来,我院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强化学科建设龙头作用,进一步汇聚学科队伍、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方向,使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1989年果树学科被评审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之后,于1998年经教育部评审批准,设立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并新增园艺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0年在只有果树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基础上,园艺学一级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的一级学科,覆盖了我院果树学、蔬菜学和茶学二级学科。同年,该学科以九十多分的最高分再次被评审为国家重点学科,并在2007年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学科,全国排名第一。1998年4月湖北省教委批准蔬菜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其中蔬菜学科于2007年被教育部列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是农业部重点学科,于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林学一级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9年全国本科专业大调整,果树、蔬菜、观赏园艺部分三个本科专业调整为大园艺本科专业,风景园林、观赏园艺本科专业调并为园林专业,经济林专业并入到林学专业,在原有的园艺、林学、茶学、园林4个本科专业的基础上,2002年、2004年分别新增设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和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2个本科专业,2007年恢复风景园林专业,现共有6个本科专业。2007年园艺专业被评为湖北省品牌专业和国家特色专业,同年园林专业也被立项批准建设为湖北省品牌专业。
资源优势
学院现有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生科院、植科院共建)等2个重点实验室;国家果树无病毒种质资源室内保存中心、国家蔬菜改良中心华中分中心、国家柑橘育种中心、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的国家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脐橙良种培育与增产基地)、国家柑橘一级采穗圃、湖北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柑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马铃薯良种繁育中心等8个工程(技术)研究基地;中国柑橘学会、湖北省园艺学会、湖北省柑橘学会、中国园艺学会柿分会、中国花卉学会荷花分会等5个挂靠学会;经农业部批准成立柑橘研究所、园艺经济研究所(与经管院共建)等2个研究所。 经过几代园艺林学人的不懈努力,随着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我院建设有一支学科门类较齐全、综合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全院现有专任教师95人,学缘结构良好,异缘率为56.5%。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30人,讲师34人,另有校外兼职教师32人,其中兼职教授6人。教师队伍中有博士生指导教师22人,其中兼职博导6人。教师队伍中已获博士学位50人,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占教师总数的比率为90.53%。学院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的2人,国家级专家2人,农业部专家2人,省级专家4人,武汉市管专家1人,全国扶贫状元1人,全国扶贫先进个人1人,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人入选农业部“神农计划”, 1人入选湖北省“111人才工程”,33人获得国家及省、部、市政府特殊津贴。 学院教学工作特色明显,育人质量日益提高。我院具有培养各类学历层次人才的能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学院教学工作追求的目标。全日制本科招生有园艺、园林、林学(含茶学方向)、风景园林、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10人,硕士研究生557人,博士研究生107人。2003年邓秀新教授指导的博士生郝玉金所完成的“柑橘和苹果等果树种质资源的立体保存及遗传变异”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他指导的博士生程运江所完成的学位论文《柑橘体细胞胞质遗传及叶绿体SSR引物开发研究》再次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有3篇博士学位论文获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近五年,我院大学生共承担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SRF)109项,有16人获得华中农业大学毕业(设计)创新奖。2004年在湖北省首届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比中有6人获奖(其中一等奖3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我院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学术竞赛,2000年以来,40余人次在中国园林“滕头杯”环境艺术设计大赛、“挑战杯”、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学术竞赛中获奖;在每年一次的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成绩尤为突出,2003年至2005年有15人次获奖,其中特等奖1人次,二等奖6人次,三等奖8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