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专业代码:080714M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知识、能力、品格协调发展,掌握电子信息的基本科学理论和应用技术,具有应用信息论、电路与系统理论和电子技术及计算机技术进行电子产品的开发设计及技术创新的能力,能够在电子设备、系统设计及集成电路等领域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教育特色:本专业通过实行“2+1+1”的电类人才大类培养模式,加强电子系统基础理论学习及工程能力培养,并依托“创新实验室” ,在学科竞赛中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毕业生能承担电子行业中与设备及系统有关的技术工作并具有以嵌入式系统为基础的典型通信设备研发方面的优势。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在“人人成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引领下,采用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根据我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采用“2+1+1”的模块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应用信息论、电路与系统理论和电子技术及计算机技术进行子产品的开发设计及技术创新的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始终坚持“面向人才市场要求,面向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发展要求,面向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的培养目标,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并依托“创新实验室”,在学科竞赛中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努力建成以“宽知识、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为特征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本专业实行电子类大类培养模式,即“2+1+1”的模块化培养方案,“2”指前两年实行公共和学科基础课程学习模块,首“1”指第三年实行专业基础与必修课程学习模块,后“1”指第四年实行专业方向课程学习模块。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注重加强专业主干课程群建设,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整合,以突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色,主要专业课程有:电路理论系列课程、信息理论与编码、信号与系统、电子线路及实验、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子测量、EDA技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及实验、嵌入式系统设计、传感器技术、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基础、程控交换原理等。本专业前两年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计划打通,在第五学期学生根据自己意愿选择专业方向。
在实践教学方面,近年来重点加强了实验仪器设备的购进与更新,并扩大了实验室的使用面积。为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电子系以开放式的“创新实验室”为依托,成立了电子设计卓越人才试点班(e杰班),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过硬的实践能力,e杰班毕业生全部成功进入TCL、创维、南方测绘、星网锐捷、利尔达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研发部门,本专业综合就业率历年名列学校前茅。
培养要求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科学实验和初步科学研究的训练,系统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熟悉现代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能适应电子信息科学飞速发展,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适应能力,能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科学及电子信息产业等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与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理论和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
该专业毕业生具有宽领域工程技术适应性,就业面很广,就业率高,毕业生实践能力强,工作上手快,可以在电子信息类的相关企业中,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经营与技术管理和开发工作。主要面向电子产品与设备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各种电子产品与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应用及维修技术工作,还可以到一些企事业单位一些机电设备、通信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等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维护管理工作
通过学习,将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5、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课程设置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原理、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基础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或理学学士
就业方向
该专业毕业生具有宽领域工程技术适应性,就业面很广,就业率高,毕业生实践能力强,工作上手快,可以在电子信息类的相关企业中,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经营与技术管理和开发工作。主要面向电子产品与设备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各种电子产品与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应用及维修技术工作,还可以到一些企事业单位一些机电设备、通信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等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维护管理工作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学科简介学科代码:0809
学科分类:一级学科:0809电子科学与技术
二级学科:
1. 080901物理电子学
2. 080902电路与系统
3.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4. 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包括电子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与技术两项内容,学习内容涉及电子学、信息技术、计算机三大知识板块,其培养方向有些院校涉及三个方向,如无线通讯、图像传输与处理、信息电子技术等,有的院校则涵盖两个专业方向,如通信与电子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总体来说,包括了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与交换、信息网络、信息处理和信息控制等为主体的各类通信与信息系统。所涉及的范围则包括电信、广播、电视、雷达、声纳、导航、遥控与遥测、遥感、电子对抗、测量、控制等领域,以及军事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各种信息系统。
培养要求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科学实验和初步科学研究的训练,系统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熟悉现代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能适应电子信息科学飞速发展,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适应能力,能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科学及电子信息产业等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与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理论和技术人才。
通过学习,将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5、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课程设置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原理、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基础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或理学学士
相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光电子技术科学 电信工程及管理 电子商务及法律 信息与计算科学
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的高校
(不含已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高校)(共13所)
物理电子学
北京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路与系统
西北工业大学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天津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主要开设院校:[1]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湖南文理学院、山东科技大学、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邮电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苏州大学、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集美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湘潭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理工学院、贵州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广西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宁夏大学、湖北民族学院、皖西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咸宁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德州学院。
就业方向
该专业毕业生具有宽领域工程技术适应性,就业面很广,就业率高,毕业生实践能力强,工作上手快,可以在电子信息类的相关企业中,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经营与技术管理和开发工作。主要面向电子产品与设备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各种电子产品与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应用及维修技术工作,还可以到一些企事业单位一些机电设备、通信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等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维护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