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材料物理
专业代码:080402
材料物理
专业简介
材料物理是物理学与材料科学的一个交叉学科,是材料科学的重要分支,主要通过各种物理技术和物理效应,实现材料的合成、制备、加工、修饰与应用。主要研究范围包括材料的合成、结构、性质与应用;新型材料的设计以及材料的计算机模拟等。本专业依托自身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将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定位于等离子体技术及应用和功能薄膜材料的开发,重点培养在光电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环境材料等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办学条件:
材料物理专业为首批“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所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及湖北省首批优势特色学科,设有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点、新增博士学位立项建设点。现有教授8人,讲师5人,90%的专业课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博士生导师4名,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别津贴1人,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3人,武汉工程大学楚天学子特聘教授及工大学子特聘教授各1人。
本专业以“湖北省等离子体化学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和“湖北省微波等离子体应用技术研究工程中心”为依托,为本科教育及硕士和博士的后续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
课程设置:
主要课程有: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固体物理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纳米材料与技术、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等离子体技术与应用、电子材料与器件、表面加工技术、薄膜制备技术、光学薄膜原理与设计、功能材料等。通过课程的学习及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接受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方面的基本训练,能够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与相关领域从事研究、管理、科技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毕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电功能薄膜材料、等离子体技术与应用、新型能源材料与器件以及其它先进材料的开发、生产和管理等工作,满足光电子行业、光伏太阳能行业、以及其它相关行业对高级人才的需求。由于新能源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一直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是极具潜力的和前途的朝阳行业。如节能低辐射及各种装饰用镀膜玻璃、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光热转换应用等产业正处在飞速发展时期,近年来,其人才需求不断增加。等离子体技术是制备这些功能薄膜材料以及集成电路刻蚀加工的首选方法,我校等离子体学科经过多年发展,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毕业生得到相关企业高度认同。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为这些行业,就业企业主要为一些大型龙头公司。大多数毕业生在微电子行业、光伏太阳能行业及功能薄膜材料领域从事研究、开发、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广受市场欢迎。本专业毕业生考研平均上线率超过30%,部分优秀学生考取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院校的研究生,其余毕业学生均实现就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较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材料物理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与其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材料物理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毕业生适宜到材料相关的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适宜到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可以继续攻读材料相关的工程学科、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物理学和材料物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应获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材料制备(或合成)、材料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测定及材料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关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科技开发及相关产业的政策,国内外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5.了解材料物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产业的发展状况;
6.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物理学
主要课程:基础物理、近代物理、固体物理、材料物理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修业年限
四年
授予学位
理学或工学学士
相近专业
材料物理 材料学
就业方向
毕业生适宜到材料相关的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适宜到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可以继续攻读材料相关的工程学科、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
专业概况材料物理是从物理学原理出发提供材料结构、特性与性能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主要面向新能源与新信息等新功能材料探索。
材料物理专业提供物理学、材料科学、材料化学和材料物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系统学习,材料探索、制备与合成的思维与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以及材料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测定及材料应用等方面的专业训练,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材料物理及其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具备运用物理学和材料物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材料探索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能发展成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交叉学科(材料、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继续深造或在相应领域从事材料物理研究、教学、应用开发等方面的创新性人才。
由于当今以服务于高科技,现代工业和国防为主的现代材料或新材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新材料的研制与开发速度也越来越快,因而涌出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产品和新问题越来越需要材料学家和物理学家等共同努力来归纳、整理、总结及创新。由此产生的材料物理专业无疑是多学科知识交叉、渗透的结果。它给现代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以及相关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空间。为新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完善而系统的理论指导和技术保障。因此,材料物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较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材料物理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与其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材料物理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物理学和材料物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应获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材料制备(或合成)、材料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测定及材料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关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科技开发及相关产业的政策,国内外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5.了解材料物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产业的发展状况;
6.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物理学
主要课程:基础物理、近代物理、固体物理、材料物理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就业方向
毕业生适宜到材料相关的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适宜到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可以继续攻读材料相关的工程学科、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