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简介

文法与经济学院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公共管理学四个学科门类,开设行政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工作五个本科专业,拥有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行政管理、社会保障、科技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经济学、公共安全工程与管理、马克思主义法学等九个学术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公共管理(MPA)和社会工作(MSW)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申报成功公共安全工程与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2013年在册研究生487人、本科生1284人、专科学生133人、德国留学生3人(经济学研究生)。

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130余人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比较合理,有一定学术创新能力的学术队伍。 其中楚天学者1人、教授30人,副教授73人,博士(含在读)67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湖北省优秀教师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1人、宝钢优秀教师2人、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

2006年以来,文法与经济学院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9项,民政部课题1项,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12项。在重要学术刊物发表相关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相关学术著作45部。学院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成果显著:先后获得国家精品课程1门,湖北省精品课程2门,省级教学团队1个。

文法与经济学院现拥有湖北省重点学科——“公共管理”和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湖北省重点文科研究基地:“湖北省中小企业研究中心”、“湖北非营利组织研究中心”。“中国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武汉科技大学“基金会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研究所”、“金融证券研究所”、“知识产权研究所”挂靠我院。

学院依照专业学科的不同特点,根据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采取加强基础课、优化专业课、调整选修课、强化技能课,鼓励学生辅修第二专业,使学生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能以较强的应变性适应社会的需要。此外,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办学,拓宽人才培养新路子。2005年,学院承办的汉语教学中心开始接受欧美留学生中文培训。2007年,又与德国弗莱贝格工业大学签订了经济类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2012年已经有三名德国留学生获得武汉科技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2013年,文法与经济学院三名中国硕士研究生赴德国攻读硕士学位。

学院目前在黄家湖新校区拥有一座专用的教学楼,其中包括多媒体学术报告厅、计算机实验室,室内装备计算机三百余台;有藏书22000余册、国内外期刊杂志300余种的大型资料情报中心。投资200多万元的国际经济与贸易、行政管理专业、社会保障专业、社会工作专业模拟实验室已经建成投入使用,模拟法庭也已成为学院法学专业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训练职业技能的特殊实验室。

目前学院正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图书资料电子化、教学实习仿真模拟化(计算机模拟)、教学管理网络化。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院重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遵循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积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现实要求,以培养富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严谨、宽松的学术环境,推行素质教育,取得了较明显的教学效果和社会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