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药学院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药学院创办于1971年,1972年开始正式招收药学专业学生, 1996年和2000年先后增设从药学专业后期分化“医药商业贸易”和“临床药学”两个专业方向, 2001年申报“中药学”专业,2002年正式招生。2003年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班(生物药学方向)正式招生。药学院历经三十年的风雨征程,已逐渐发展壮大成为高层次药学类专门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家输送出各类药学人才5000余人。 自2000年以来,学院发展突飞猛进。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实现了学科建设积极而又稳妥、健康的发展,建立起了一支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药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85人,其中教师57人,教辅和管理人员28人,教师、教辅均已实行聘任制,管理人员实行了职员聘任制。教师逐步趋于年青化、博士化,目前98%的青年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35人有博士学位或在读博士。赴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意大利、瑞士等国家学成的回国教师12人,正在国外学习4人。在岗教授9人、副教授17人。我院教师兼职有影响的国内各类学术研究机构,活跃在专业学术活动的各个领域。有10名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位为国家新药审评专家,1名为国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专家。3名为中国药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药学会常务理事4人,副秘书长2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及副主任委员各1人。 2007年4月,药学院以一级学科设系,组建了药学系、中药学系、生物药学系、实验教学中心、分析测试中心、药物研究所等机构。药学院设有药学博士后流动站,药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分析、中药学(一级学科)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6人,培养硕、博士研究生300多人。药物化学、药剂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已纳入湖北省学位委员会重点建设。国家执业药师湖北省培训中心设在本院,每年为湖北省培训执业药师近3000人。 几年来,药学院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已形成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继续教育等多层次的教育模式和办学格局,在校本科学生数达到800余人。教学实行学分制、导师制和分段制的“三制”管理模式。承担本科3个专业,2个后期转化方向的理论课程共84门,实验课程22门。理论课与实验课学时数为1:0.9。校外建有12个教学实习基地,为本科学生的三大实习(综合实习、野外实习和专题实习)提供了实践教学条件,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以加强。毕业生就业去向广,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教学科研获得省教育厅委资助的课题8项,获得省教学研究一等奖1项,三等奖和校级奖多项。精品课程3门。近5年来,教材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编或副主编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及全国药学统编教材10门,参编全国统编教材23门。建立了16个标准化学生实验室,为本科生实验教学提供了保障。 科研工作已形成基础理论研究和新药开发研究并重的格局。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余项,部、省级科研项目80余项。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15项次。已研究开发新药19种,其中二类新药8种,尚有10多种新药在研制中。获发明专利10余项,每年发表论文数100余篇,多篇论文获省、市级优秀论文奖,被SCI收录论文数正逐年上升。5年来,药学院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邀请和接待了10余名日本、美国和德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来院访问和讲学,聘请包括院士、教授在内的6位专家为我院的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聘任国内外专家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30余名国内教授来我院讲学。2004年我院与德国Marburg大学药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在科研、教学和学术上进行交流,已接收2名德国本科生来我院实习。 学院现有核磁共振仪、液-质联用仪、凝胶成像系统、生物发酵罐、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系统、超临界萃取装置、多功能提取装置、激光粒度分析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制备型与分析型)、气相色谱仪、旋光谱仪等大型仪器设备40余台件,为全院师生创造了很好教学、科研条件和育人环境。所有设备仪器对全校及相关单位提供共享及开放服务。 二十一世纪的到来给药学院带来了发展和机遇,也迎来了竞争和挑战。药学院教职员工决心在新世纪中抢抓机遇,迎接挑战,踏实工作,争取把同济药学院办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