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学院前身是1953年北京石油学院创建时成立的三个系之一——石油机械系,1999年9月更名为机电工程系,2001年3月更名为机电工程学院。
一、机构设置
机电工程系、安全科学与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机械设计与车辆工程系、工业设计系、实验教学中心、学院办公室
二、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119人,86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中教授28人,副教授58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6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专家组专家1人、山东省投资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山东省千名知名科技专家1人、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优秀教师2人、青岛市拔尖人才1人、青岛开发区拔尖人才1人、青岛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全日制本科生2300余人,各类研究生700余人。
三、学科及专业设置
山东省重点学科: 机械电子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机械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安全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业设计、车辆工程
四、教育教学
国家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安全工程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魔方和数学建模》
国家精品教材:《工程图学教程》
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团队
山东省特色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山东省精品课程:《工程图学》、《机械原理与设计》、《工程材料》、《机械CAD基础》、《机械制造工程基础》、《机械创新设计实践》、《机械制造实习》、《安全工程信息化技术》、《机电信息检测与处理技术》、《计算机测控技术综合实践》、《金工实习》
校级精品课程:《金属焊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
五、科学研究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学术氛围良好。近年来先后承担了一大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级课题,以及工信部、教育部、山东省、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省部级科研项目,在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3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发表被三大检索收录的高水平论文27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40余部,科研经费过亿元。
省部级科研机构:
石油石化新型装备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山东省海洋石油钻采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无石棉摩擦材料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海洋油气装备技术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海洋石油装备青岛市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材料电子理论研究室和材料界面实验室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水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室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HSE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室
校级科研机构:
石油机械研究所
海洋油气装备与安全技术研究中心
焊接技术研究所
材料工程研究所
材料界面实验室
工业设计研究所
车辆工程研究所
机器人研究所
嵌入式信息技术研究所
青岛市百个科技创新团队:“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创新团队
校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海洋油气装备与安全技术”创新团队
六、主要研究方向
石油及天然气钻采装备、海洋石油装备、油气安全工程、煤层气开采装备、石油装备检测技术与故障诊断、石油石化过程与设备安全、节能采油装备设计、机电一体化、特种加工、机械设计方法及理论、机电产品创新设计、流体机械、智能机械与机器人、特种车辆工程、新材料焊接技术、金属失效与表面改性、压力容器与管道安全工程、材料腐蚀与防护、表面工程、材料加工及自动化、复合材料、合金材料、生物医学材料、材料摩擦学、材料复合与组装、材料变形与微观界面、无损检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系统仿真与开发、工业设计等。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电话(传真):0532-86983300 研究生招生专线:0532-86983309
电子邮箱:jdkyb@up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