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光电信息工程学系简介

浙江大学光电信息工程学系(以下简称“光电系”)是由原浙江大学光学仪器专业发展而来,是我国光学工程学科的诞生地。浙江大学光电系所依托的浙江大学光学工程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也是浙江大学最具影响的优势学科之一。1952年国家教育部根据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光学专家王大珩院士等的倡议,在浙江大学设置了国内第一个光学仪器专业;1960年浙江大学在光学仪器专业基础上成立了光学仪器工程学系,1998年更名为光电信息工程学系。1965年11月经国家科委批准在浙江大学光仪系建立了光学仪器中间试验基地;上世纪六十年代浙江大学光仪系研制的高速摄影机首次成功记录下我国核爆炸过程,为"两弹"研制作出了重要贡献,1978年获全国科技大会先进集体奖。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国家各部门在浙江大学光电系先后建立了一批重要的学科点和研究基地,1984年建立国内首批光学仪器博士点;1985年设立仪器仪表博士后流动站;1988年浙大光学工程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1989年国家计委批准建立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1994年国家科委批准建立国家光学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7年国防科工委批准建立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半个多世纪以来,浙江大学光电系培养了近6000名本科毕业生、1500多名硕士和300多名博士,桃李满天,成就斐然,为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已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光学工程学科国家级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在继承和保持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浙江大学光电系根据学科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将学科研究方向拓展到光电信息领域,顺利完成了“光电信息技术与仪器”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光电系承担的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光子技术与光电信息工程”被评为浙江大学第一个标志性成果;2001年和2004年浙江大学光学工程学科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1年在教育部、科学院系统学科评比中名列光学工程学科第四名;2004年在全国高校研究生院一级学科评比中位居第二;2005年浙江大学“光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2006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一级学科评比中获得全国第一;2005至2008年连续四年在全国高校研究生院一级学科评比中获得光学工程学科第一名。 浙江大学光电系暨光学工程学科目前设置有光学工程、光电信息及检测技术、光电子技术、光电显示技术、先进纳米光子学研究所等五个研究所和光及电磁波、光学惯性技术工程两个研究中心,拥有一支学位层次高、整体科研能力强、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现有教职员工 121人(截止至2010年5月底),其中教学科研人员66人,实验及管理辅助人员19人,教学科研流动人员11人,博士后流动人员14人,回聘人员11人。在教学科研人员中,教授及正高级职称人员32人(博导27名),拥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达85%。教师队伍中包括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名、国家“千人计划”引进人才2名、长江特聘教授3名、浙江省特级专家1名、求是特聘教授5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名以及6名具有外籍(包括4名欧洲裔)的引进人才。现每年招收四年制本科生140名左右、硕士生90名左右、博士生40名左右。   近5年来,浙江大学光电系暨光学工程学科在微纳光波导、光学光电子薄膜及光电显示、高精度光纤传感和新颖人工光电介质等方面取得国际先进的研究成果,形成从国家重点实验室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到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与开发的完整学科体系。承担国家大中型科研项目150余项;包括主持国家973项目1项,973课题4项,主持863项目10余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1项,国家基金杰青项目3项,其他国家基金项目40余项;获国家及省部级以上奖励7项;被SCI收录论文450余篇;出版教材15部;在高影响力论文、国家科技进步奖、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以及973主持项目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在研科研项目49项,年均科研经费4000余万元,取得产学研效益10亿元以上。   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经过五年努力,使浙江大学光电系综合实力继续稳定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微纳光子技术与器件、精密光学检测技术及仪器和功能光电子技术器件与技术方面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形成在国内乃至国际上有影响的研究方向,建立一支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队伍。 (全系教师2007年10月合影及人员对应说明)   前排左起:1舒晓武 2李彩凤 3金彤 4陈军 5赵田冬 6曹向群 7施柏煊 8叶关荣 9唐晋发 10陆祖康 11何赛灵 12顾培夫 13戴顺林 14王自强 15林远芳 16邱文法   二排左起:1盛芳 2蒋凌颖 3郭小瑛 4金巧玲 5张彩妮 6边美娟 7刘玉玲 8张冬仙 9王晓萍 10吴兰 11杨甬英 12齐杭丽 13姚达 14 葛剑虹 15李晓彤 16毛小兰 17甄红宇 18赵 瑛   三排左起:1童利民 2梁宜勇 3何友生 4张登伟 5牟同升 6吕俊 7金毅 8沈建其 9袁波 10沈伟东 11戴道锌 12刘旭 13何建军 14徐建峰 15叶辉 16高士明 17郭冰 18符建   四排左起:1王冬云 2余飞鸿 3徐海松 4杨建华 5石岩 6潘健 7郑晓东 8丁志华 9吴兴坤 10叶子 11白剑 12倪旭翔 13 Gabriel 14李奇   五排左起:1 G.Vienne 2闻春敖 3林逸群 4张建国 5赵文义 6阎春生 7严惠民 8沈永行 9冯华君 10章海军 11章岳光 12夏孟华 13沈亦兵 14项震 15刘承   六排左起:1程宏 2林斌 3李文江 4胡骏 5胡正珲 6刘华锋 7李明宇 8黄腾超 9刘向东 10孔剑 11吴波 12李海峰 13黄文标 14岑兆丰 15刘崇 16郑臻荣 系科技发展将时刻瞄准国际光学工程学科发展前沿,同时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充分发挥浙江大学光学工程学科的优势,凝练学科方向,构建学术队伍。针对国际光学工程前沿研究热点,将在微纳光子学及生物光子学等领域取得原创性研究成果。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将在国家安全、信息产业以及先进制造等重要领域,开展惯性导航、三维显示、高分辨对地观测中的先进成像技术、极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的光刻投影物镜关键检测技术,以及水资源的先进光学检测技术等方向研究。在保持学科综合实力稳定处于国内领先的基础上,努力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光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