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63年的动力机械工程系,是学校创办最早的三个系之一。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了实力较强、特色明显的学科体系。学院现设有热能与动力工程(流体机械及其自动控制、电厂热能工程及其自动化、工程热物理与新能源利用、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五个本科专业及方向,具有流体机械及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流体力学等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6个二级学科及自主设置的清洁能源与环境保护学科点),并设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其中流体机械及工程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学科。
学院设有流体机械工程系、工程热物理系、新能源系、热能工程系、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实验中心和一个院属计算中心。现有教职工总数6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教授(研究员)10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5人。在校本科生1100余名、博士、硕士及工程硕士研究生200余名。多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4000余名大学本科生、300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学院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了实力较强、特色明显的学科体系。充分依托学科优势,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长期的实践中已形成了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良好的学术气氛。学院始终坚持教学和科研两个中心一起抓,目前已在荷电两相流理论及工程应用、流体机械性能及内流分析、泵类产品的研究设计、计算流体力学、煤炭气化与强化传热技术、烟尘治理技术、清洁燃烧理论与技术、热物理测试及微机智能测试技术、微动力机电系统、高效低污染动力装置控制过程、空调与制冷过程、供暖、通风与空调工程、室内热环境技术及工程应用等方向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研究特色,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共完成及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专项1项,博士点基金项目2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项,共完成纵横向研究课题200多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600多篇,被SCI、EI等检索的论文100多篇,撰写专著、教材10多部,获得发明、实用新型专利50余项。
学院现拥有国际上最先进的体视粒子图像测速仪(PIV)、三维相位多普勒粒子动态分析仪(PDPA)、JDDF1400型开闭两用低速风洞、高速数码摄像机、暖通综合测试装置,以及图形工作站、并行机群、CFD软件、多功能旋转流场试验台等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还有完备的教学实验仪器及软件,为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学院还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同国内近百家企业和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奥地利、泰国等国的大学、科研机构有着广泛的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人员交流及人才培养等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