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简介

东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于1998年5月成立,由当时的自动化与电气工程系和计算机系合并、并新增通信与电子工程系而成,最早可追溯至1956年创办的热电专业。学院现内设自动化与电气工程系、通信与电子工程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信息与控制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数字化纺织服装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自动化研究所、通信技术研究所、电力电子研究所、电路系统研究所、物联网研发中心、纺织智能重点实验室、学院办公室、辅导员办公室等部门。数十年来,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等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是学校主要的教学与科研单位。经教育部批准,学院现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工学博士点,“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工学硕士点,“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二级学科工学硕士点,“控制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电气工程”等3个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其中“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入选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建设计划。学院同时设置了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

全院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2000余名。学院现有教职工近120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0名,具有正高级职称25名,副高级职称45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64%。近五年来,学院在教学上已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在科学研究方面,学院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100余项和企业委托的横向科研项目100余项,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多项奖项,在国际、国内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先后主办了“2011年第7届自然计算国际学术会议和第8届模糊系统和知识发现国际学术会议”、“2011年第4届图像和信号处理国际学术会议和第4届生物医学工程和信息学国际学术会议”、“2009遗传与进化计算国际峰会”等国际会议。在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中获得国际、全国大奖80多次。近三年,学院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均在97%以上,其中上海生源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达到100%,并有85%以上的外地生源毕业生留在上海工作和学习。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Electric Engineering & Automation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电工电子、自动控制原理、信息处理、计算机检测与控制、工业网络、电力电子、电力传动自动控制、供配电系统、新型电源等专业知识,能从事与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与装置的硬件与软件设计、研制开发、运行维护及经济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宽口径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除工科类本科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外,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有:电路分析、信号与线性系统、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电机及拖动基础、计算机控制系统、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供配电系统、电力系统运行分析、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列课程、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工业网络、控制电机、新型电源技术等。

实践环节

程序设计上机、认识实习(电子电工)、工程训练、生产实习(电器电控专题)、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供配电系统课程设计、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课程设计、微机原理课程设计、电力传动控制系统综合实验、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专业特色或办学成就

本专业培养过程体现强电与弱电相结合、电力与电子技术相结合、信息技术与电气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特点。

本专业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电气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系统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近年来,该专业学生在学科竞赛活动中曾获国际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一等奖、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嵌入式系统设计竞赛等重大赛事的一、二等奖、ACM程序设计竞赛国际、亚洲赛事的奖项,曾入围国际ACM程序设计竞赛国际总决赛并取得优秀成绩。

本专业教师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获得霍英东教学奖、桑麻奖教金、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以及上海市教学成果一、二等奖等。

就业情况

就业率连续几年接近或达到98%。

职业前景

学生就业单位类型有三资企业、科研院校、国家机关、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学生就业的类型广泛,如从事自动化和电气工程类产品和设备的开发、技术培训、技术支持、技术改造、技术管理、系统策划、计算机软件设计等。

咨询电话:021—67792312-8070, 电子邮箱:sunpeide@dhu.edu.cn

自动化专业 Automation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检测与仪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嵌入式系统、系统工程、信息处理等专业知识,能从事以计算机控制技术为主的自动化系统与装置的硬件与软件设计、信息处理、优化与决策研究、运行维护及经济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除工科类本科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外,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有:电路分析、信号与线性系统、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列课程、计算机控制系统、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工业过程自动控制、信息通讯网络、智能技术应用、嵌入式操作系统、DSP技术、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等。

实践环节

程序设计上机、认识实习(电子电工)、工程训练、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软件综合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课程设计、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过程控制综合实验、基于工业网络的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专业特色或办学成就

本专业培养过程体现强电与弱电相结合、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相结合的特点。

本专业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控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系统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近年来,该专业学生在学科竞赛活动中曾获国际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一等奖、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嵌入式系统设计竞赛等重大赛事的一、二等奖、ACM程序设计竞赛国际、亚洲赛事的奖项,曾入围国际ACM程序设计竞赛国际总决赛并取得优秀成绩。

本专业教师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获得霍英东教学奖、桑麻奖教金、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以及上海市教学成果一、二等奖等。

就业情况

就业率连续几年接近或达到98%。

职业前景

学生就业单位类型有三资企业、科研院校、国家机关、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学生就业的类型广泛,如从事自动化和电气工程类产品和设备的开发、技术培训、技术支持、技术改造、技术管理、系统策划、计算机软件设计等。

咨询电话:021—67792312-8070, 电子邮箱:sunpeide@dhu.edu.cn__

通信工程专业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通信科学基础理论与技术以及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的一般理论与技术,能在通信领域及相关领域中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通信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除工科类本科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外,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有:电路分析、信号与线性系统、模拟电子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电子电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通信网、无线移动通信、软交换技术与NGN、现代光纤通信原理、宽带网接入技术、无线传感网络原理与应用、网络集成原理和系统、GPS原理与应用、射频电路设计等。 主要实践环节

程序设计上机、工程训练、认识实习(电子电工)、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微机原理课程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数字信号处理综合实验、通信电子线路实验、通信原理实验、网络综合实验与设计、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专业特色及办学成就

通信工程专业主要研究现代通信领域中信息的传输、交换与网络理论和技术,以及在数字通信、嵌入式系统、GPS、计算机通信、移动通信和光纤通信等方面的理论和工程应用问题。

本专业现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系统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近年来,该专业学生在学科竞赛活动中曾获国际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嵌入式系统设计竞赛一等奖等多项重大奖项。

本专业教师近年来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和企业委托的横向科研项目,获得桑麻奖教金、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并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一、二等奖等多项奖项。

就业情况

就业率连续几年接近或达到98%。

职业前景

毕业生能在工业、交通、邮电、电子、金融、经贸、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部门从事通信设备、通信系统、计算机通信网的研究、设计开发以及运行、维护等工作。主要工作于国外知名跨国公司、合资企业和国内高新技术企业,从事无线通信、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系统及信息化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应用及技术引进、开发和工程应用工作。

咨询电话:021—67792332, 电子邮箱:liuty@dhu.edu.cn,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面向电子和信息工程的宽口径专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面广、适应21世纪信息高速公路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高质量、高水平的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专业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从事通信系统、智能化仪器、信息电子和消费类电子系统与装置的设计、研制、开发、运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除工科类本科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外,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有:电路分析、信号与线性系统、电子技术、通信电子线路、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兼容原理和技术、数字图象处理、锁相与频率合成、DSP技术、先进电子系统分析与设计、微机信息采集与数据处理、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分析、感测技术、射频电路设计等。

主要实践环节

程序设计上机、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工程训练、认识实习(电工电子)、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微机原理课程设计、通信电子电路实验、通信原理实验、数字信号处理综合实验、电子信息系统设计、企业实习、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专业特色及办学成就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研究方向包括:信号的产生、信息传输、交换与处理以及在计算机通信、个人通信、嵌入式系统、多媒体技术以及智能仪器等方面的理论和工程应用;新型集成电路与系统的分析、设计、故障诊断、智能计算及系统可靠性研究;国际电子贸易金融中的电子学技术和通信技术等。

本专业现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系统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近年来,该专业学生在学科竞赛活动中曾获国际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嵌入式系统设计竞赛一等奖等多项重大奖项。

本专业教师近年来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和企业委托的横向科研项目,获得桑麻奖教金、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并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一、二等奖等多项奖项。

就业情况

就业率连续几年接近或达到98%。

职业前景

学生毕业后, 能在工业、商业、通信、经贸、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部门从事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电子信息系统与装置研究、设计开发以及运行、维护等工作。主要工作于国外知名跨国公司、合资企业和国内高新技术企业,从事无线通信、IC、智能仪器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系统及信息化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应用及技术引进、开发和工程应用工作。

咨询电话:021—67792332

电子邮箱:liuty@d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