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专业代码:081304M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为解决国民经济发展面临的两大根本问题: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而设置的新兴战略专业,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2011年成为国家特色专业,2012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建设硕士学位,类属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是全国首批设置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十大高校之一。
本专业包括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课程,其中,专业教育平台设置资源加工设备、资源加工工艺学、结晶与矿物学、矿床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过程分析与开发、工业生态学、工程经济学、资源经济法律制度、环境系统分析等一系列专业课程。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优秀的人文精神、良好的社科背景、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意识,具有提出和解决带有挑战性的宏观决策重大工程研发和微观操作设计和实践的能力,基本掌握适应国家资源循环利用领域涉及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具有循环经济理念的创新型、复合型工程应用人才,使之发展成为在国民经济政府管理层面、企业决策和运营层面、技术开发推广层面、科研教育工作层面的骨干核心人才。
本专业紧紧依托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环境保护化工过程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地,强化理论教学,重视实践环节,积极推进学生全面参与科研工作,实现教授授课制度化,使最新科技成果进教材、进课堂。力争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使该专业成为全国最负盛名的资源环境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在我国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适应性强,就业面广,可适用于下列单位与部门。
1.各类与资源利用相关的企业和公司。
2.设计院、研究院等从事资源循环利用相关的设计和科研。
3.高等学校相关专业从事教学与科研。
4.国际、国内贸易及国家管理部门的技术贸易与技术管理工作。
本专业学制4年,学生达到教学要求后,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证书。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旨在培养面向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发展,掌握循环经济工程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厚的专业知识和突出的实践能力;具备从事循环经济工程技术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能在循环经济工程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资源循环是非常有前景的科学/工程技术,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可以是文职(研究)或工程师。资源这一领域非常广泛,由于世界资源有限,循环再生是今后几百年的主流科学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具备了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掌握新材料、新能源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鉴别、回收、处理、初加工、深加工材料的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能力,以及组织生产和控制质量的管理能力;
3.具有综合利用四大再生资源,开发研究新型固体废弃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品的初步能力。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传递工程、材料科学基础、循环经济概论、环境科学基础、工业废弃物处置与处理、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工业技术、系统工程导论。传递工程原理,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原理,过程工程单元操作,C语言程序设计,固体废弃物资源化,过程工程设备,工业生态学,工业技术经济学,生态环境材料,资源循环与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工艺设计概论、计算机在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专业外语,有机化学,废旧高分子材料回收与利用、胶凝材料、生态建筑材料。
实践安排
社会实践、公益劳动、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理工结合,以工为主的新兴交叉学科,并涉及人文、经济、管理、法律等多个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途,学生专业视野宽阔,适应性强,综合素质较高。学生毕业后将主要在各级政府的资源管理部门、科研机构、环境工程规划、工矿企业、产业生态园等相关领域从事资源高效利用、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生态化及可再生资源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管理、教育和咨询工作,还可以直接攻读环境、冶金、材料、矿业和化工等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瞭望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理工结合,以工为主的新兴交叉学科,并涉及人文、经济、管理、法律等多个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途,学生专业视野宽阔,适应性强,综合素质较高。学生毕业后将主要在各级政府的资源管理部门、科研机构、环境工程规划、工矿企业、产业生态园等相关领域从事资源高效利用、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生态化及可再生资源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管理、教育和咨询工作,还可以直接攻读环境、冶金、材料、矿业和化工等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