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应用生物科学
专业代码:090109M
应用生物科学
培养目标
该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系统的微生物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的高素质、复合性应用型人才,使培养的毕业生在微生物应用领域(侧重食、药用菌)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能在食用菌栽培与加工企业、食品加工企业、生物发酵企业、生物肥料加工企业,生物制药企业等部门从事应用微生物的研发、生产和管理;能在动植物检验、检疫等部门从事微生物检验工作;能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从事科学研究、开发和教学等工作。
专业特色
该专业以生命科学基本理论与技术为基础,以微生物学理论和现代生物技术为指导,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系统扎实的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和现代实验技能。采取“3+1”培养模式,即3学年课程教学+1学年综合实践课程及综合论文训练。该专业将强化学生食用菌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使毕业生具备在该领域独立生产和技术指导的能力;培养在微生物发酵、生物制药、食品酿造、微生物检验、微生物肥料与农药、微生物保健品、环境生物净化等方面从事生产和研发的实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普通微生物学、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病毒学、基础免疫学、真菌学概论、食用菌栽培学、食用菌分类学、食用菌加工技术、微生物检验技术、微生物发酵工程、土壤与环境微生物、生物制药、生物制品学、基因工程原理与操作等。
毕业生就业去向
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各类酒厂、食用菌厂、食用菌加工厂、制药厂、乳品厂、食品厂、各种调味品厂、酶制剂厂、生物制剂厂、生物肥料厂,动植物检验、检疫部门。
从事岗位:高校教师,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国家公务员,与应用微生物有关的企事业研发设计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质检和销售人员等。
可以考取微生物硕士、博士研究生。硕士考研率30%以上。
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培养目标注重科学基础与工程实践教学,培养具有创新素质和国际视野,掌握现代食品科学基础理论和食品工程技术知识,具备科学研究与技术管理能力,能在食品生产、流通与行业监管领域从事规划管理、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技术管理、安全性与品质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
从事生物资源利用、食品、医药、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的技术与设计、应用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学与食品工程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食品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生产技术管理能力的基本训练。
知识技能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食品相关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2.掌握食品工程单元和生产设备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知识,具有生产流水线和食品生产设备的运用能力和研究、设计、改进的初步能力;
3.掌握食品生产技术、质量分析和安全性控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设计和运用生产技术和工艺的能力,以及食品分析检验和先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能力;
4.具有食品生产过程的技术经济分析和生产组织管理能力;
5.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食品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初步能力。
核心课程食品化学 食品营养学 食品微生物学 食品工程原理 食品工艺概论 食品分析 现代食品装备与自动化 食品工厂设计
* 特色课程
双语教学课程:食品工艺概论 食品化学 食品营养学原版外文教材课程:食品工艺概论研究型课程:食品新产品开发自学型课程:食品感官评定
就业前景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产值规模在世界各国均占各工业门类的前1-2位。我国食品工业产值从1995年以来一直处于各工业门类的首位,目前年产值已超过3万亿元。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食品工业正处于现代化转型和高速发展时期。生物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食品加工制造工艺产生巨大的变革,使生产的效率与效益大幅提高,现代高新工程技术如膜分离、分子蒸馏、超临界萃取、超高压、高压脉冲电场、冷冻升华等在食品工业中开始规模应用,使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幅提高,品质产生了跨越式的变革,不仅大幅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还有力推进了新资源的开发。通过对加工副产物的开发利用、功能性成分的获取,不仅有效延长产业链,更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环保,推进着21世纪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
食品的营养与安全是现代社会关注的热点,是改善国民素质的关键领域,其发展十分迅速。食品营养素和天然功能性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对各种疾病危害因子的影响,是人类健康的核心命题。特别是近年来,通过饮食干扰试验对各种疾病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阐明了很多饮食对疾病影响的发病机理,从根本上革新了防治疾病的手段,预期对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近年来我国的农产品生产量快速增长,粮食、肉类、水果蔬菜年产量居世界之首。但这些农产品的加工贮运保鲜体系仍然十分落后。如粮食的产后损失高达7~9%,新鲜果蔬的产后损失高达20~30%,总价值高达1700亿元。因此,通过改进加工技术、产后处理和贮运保鲜技术,将可在现有的生产力水平上大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改善农产品的有效供应,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学科,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国民健康福祉等方面具有永恒的战略意义。目前我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达3.11万家,中小企业17万家,从业人员高达1035 万人,还有内外贸企业数十万家,同时建立了相应规模的行业监管、卫生、质量、安全技术监督、检验检疫等专业机构,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巨大。据有关专家估计,仅食品安全专业人才的缺口就达到80万人,因此食品行业存在着极大的职业发展空间。
就业前景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产值规模在世界各国均占各工业门类的前1-2位。我国食品工业产值从1995年以来一直处于各工业门类的首位,目前年产值已超过3万亿元。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食品工业正处于现代化转型和高速发展时期。生物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食品加工制造工艺产生巨大的变革,使生产的效率与效益大幅提高,现代高新工程技术如膜分离、分子蒸馏、超临界萃取、超高压、高压脉冲电场、冷冻升华等在食品工业中开始规模应用,使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幅提高,品质产生了跨越式的变革,不仅大幅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还有力推进了新资源的开发。通过对加工副产物的开发利用、功能性成分的获取,不仅有效延长产业链,更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环保,推进着21世纪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
食品的营养与安全是现代社会关注的热点,是改善国民素质的关键领域,其发展十分迅速。食品营养素和天然功能性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对各种疾病危害因子的影响,是人类健康的核心命题。特别是近年来,通过饮食干扰试验对各种疾病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阐明了很多饮食对疾病影响的发病机理,从根本上革新了防治疾病的手段,预期对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近年来我国的农产品生产量快速增长,粮食、肉类、水果蔬菜年产量居世界之首。但这些农产品的加工贮运保鲜体系仍然十分落后。如粮食的产后损失高达7~9%,新鲜果蔬的产后损失高达20~30%,总价值高达1700亿元。因此,通过改进加工技术、产后处理和贮运保鲜技术,将可在现有的生产力水平上大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改善农产品的有效供应,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学科,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国民健康福祉等方面具有永恒的战略意义。目前我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达3.11万家,中小企业17万家,从业人员高达1035 万人,还有内外贸企业数十万家,同时建立了相应规模的行业监管、卫生、质量、安全技术监督、检验检疫等专业机构,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巨大。据有关专家估计,仅食品安全专业人才的缺口就达到80万人,因此食品行业存在着极大的职业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