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40人,其中教授40人 ,副教授45人,高级工程师7人,博士生导师47人 硕士生导师48人;双聘院士1人,中组部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讲座教授4人,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创新奖获得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6人,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支持计划1人,辽宁省高等学校学科拔尖人才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入选者7人,辽宁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辽宁省优秀青年科研人才培养基金获得者2人,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辽宁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5人,辽宁省十大青年科技英才获得者2人,第三届“侯德榜化工科技奖”青年奖获得者1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青年科技突出贡献奖获得者3人,辽宁省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人,宝钢教育奖获得者4人,第三届“大连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大连市首批领军人才培养2人。现有本科生2041人、硕士研究生678人、博士研究生304人。
学院建设有国内一流的化工学科群。“化学工程与技术”是国家、辽宁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在2006年教育部全国学科评估中名列第三,该一级学科涵盖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膜科学与技术、水科学与技术、精细化工、功能材料化学与化工、能源化工5个辽宁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
学院打造一批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实践创新平台。拥有国家级化工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辽宁省高分子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石油化工技术与装备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省级重点实验室;现有校科研创新团队3个;辽宁省精品课程1门。
学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学院设有“化学工程与技术”1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包括“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的5个二级学科.另外,学部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设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2008年,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进一步的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毕业生拓宽了就业渠道。
专业设置 化工学院按照化工与制药大类招收本科生。化工与制药类主要包括以下七个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催化化学与工程、电化学工程方向)、化学工程与工艺(精细化工方向)、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能源化学工程、材料化工(无机非金属材料、纳米材料与技术方向)、应用化学、制药工程。除应用化学、制药工程专业外,其余专业全部开设在化工学院。
化工与制药类大类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创新”,以培养精英人才为目标,注重大类培养和通识教育,注重实践与创新教育,将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培养复合型、创新型精英人才。总的培养计划如下:一年级按照大类共同培养,课程设置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大类基础课程;二年级开始分化学(含应用化学理科)与化工(含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能源化学工程、材料化工、制药工程专业)两大类。化学类学生从第二年开始执行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化工类学生大二学年仍学习相同课程,三年级起进行专业方向培养,课程设置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模块课程。
化工与制药大类正常修业年限4年,特殊情况可修业3年或5-6年。学生总修读学分全部为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