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简介

文学院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文学教研组和语言教研组,后发展为北京广播学院语言文学部,其职能即为全校文科类、艺术类以及理工科类专业提供语言、文学、写作等文科公共基础课教学;后来合并了中国矿业大学文科班,有了自己的汉语言专业,2000年开始有了文科硕士点。2002年,语言文学部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文学院,2003年正式开始招收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2004年,随着学校更名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始称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并随着学校的强劲发展而不断壮大。从当年的语文部到今天的文学院,已经走过了60个春秋。

文学院有着悠久的学术传承。从成立之初,直至今天,文学院学术名家辈出,例如,田本相(后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所所长)、黄侯兴(后为郭沫若纪念馆馆长)、时煜华(后为鲁迅博物馆副馆长)、吴为章、唐永德、吴军、林薇教授等等都是出身文学院的著名学者;现今中国传媒大学其他学院的一些名家如赵凤翔、曾庆瑞教授等都是从语言文学部走出去的;目前,在文学院还活跃着蒲震元、张晶、李佐丰、苗棣、姚小鸥、刘丽文、张民权、钟涛等众多著名专家学者;近年来文学院又引进了大批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学者,从而使文学院成为中国传媒大学师资力量最强的学院之一。

文学院现在承担着为全校所有学院提供文科基础公共课教学和本学院各专业提供专业课教学这两大职能,高素质、高学历、高职称的学者型师资为繁重的教学任务提供了质量保证,而制度化、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则为复杂的教学任务提供了后勤保障。

文学院的学科建设近年来发展迅猛,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语言文化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用语言学系(汉语言-应用语言学专业);拥有3个本科专业、7个硕士点、2个博士点、1个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点一级学科、1个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北京市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学院的学生以学风严谨、成绩优秀、能力出众而独树一帜。

文学院现有教师50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32人、讲师8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0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导师33人。文学院面向全国招收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语言(应用语言学方向)专业的本科生,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7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以及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

文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现拥有一批在语言和文学研究领域有重要影响的学者。近年来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十余项,省部级项目近百项,多人多次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出版专著300余部,并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哲学研究》、《文艺研究》《中国语文》、《自然》、《科学》、《Language》等权威刊物发表大量学术论文。

文学院目前本科生三个专业、四个年级共三百多人,硕士博士研究生近三百人。

多年来,学院一直把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不断地完善就业工作体系,为毕业生提供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及时并迅速地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更为广泛的就业渠道。近年来,文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区域包括北京、上海、天津等各大、中城市,就业领域有教育、新闻出版编辑、文案、银行等。

文学院的学生以学风严谨、成绩优秀、能力出众而在传媒大学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