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 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师范大学,其前身是京师大学堂的师范馆,京师大学堂于 1898 年在北京成立,后因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而停办,1902 恢复并招生。当时设仕学馆和师范馆,师范馆的专业分为 4 类:中文和外语;历史和地理;数学、物理和化学;动物、植物、矿物等博物。第二类即地理系的前身。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把4类专业改为6部;1922年改"部"为"系",史地部改为史地系。以此为起算点,地理系(现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同龄,也已走过了百年历程,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院系。

1923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改为北京师范大学,1928年史地独立设系,各自成为历史系和地理系,地理系于1993年改名为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地理专业于1902年招生起,已近100年历史,是全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地理专业。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从成立起就有一批知名学者如谢家荣、刘玉峰、黄国璋、王益崖、邹豹君等教授主持和执教,为我国地理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1957年院系调整后,周廷儒院士主持地理系工作30年,为地理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3 年,正式改名为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的百年历史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中国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发展。从1902年的史地类,到1912年的史地部,再到1922年的史地系,“史地一体”,这是我国从古代地理学向近现代地理学转变过程中所具的特点,这种模式的影响迄今在我国普通教育仍有表现。1928年地理系独立设系,1931年划归理学院,反映了我国地理学全面接受西方近代地理学科学体系,从姓“文”转向姓“理”。为满足社会对资源、环境方面人才的迫切需要,1982年地理系的一部分分离出来成立环境科学研究所; 1993年地理系亦改名为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同年成立了资源与环境学院,张兰生教授和刘昌明院士先后任院长。2003年恢复为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由李小文院士任名誉院长。现任院长为杨胜天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的师生为中国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两度任地理系主任的黄国璋教授积极推进了地理教育从传统地理学向现代地理学的变革,是中国地理学发展史上重要的代表人物;已故的周廷儒院士在20世纪50、60年代开创了中国的新生代古地理研究,并在80年代与张兰生教授一道积极推进了我国高校的环境演变研究与教学;已故刘培桐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率先开展了环境地学研究,是中国环境科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李小文——Strahler几何光学学派创始人之一的李小文院士是现今我国基础遥感理论研究的带头人。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有许多英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史地系或地理系,如领导1903年拒俄运动的学生运动先驱之一丁作霖,与方志敏一道开辟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邵式平,开创皖北革命根据地的革命烈士魏野畴,在解决西安事变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的杜斌丞烈士,等等。然而,北京师范大学对中国地理学和地理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地理教师,是他们传播了地理科学的知识,提高了中华民族的素质,也启蒙了一大批杰出的地理学家。

目前,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地理学。拥有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遥感与数字城市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校级重点实验室8个,野外研究实验基地3个,教学野外实习基地4个。主要研究方向有:遥感机理及应用、土壤侵蚀与水土资源管理、环境演变与全球环境变化、城市开发与地价评估、地理教育与环境教育等。 2011年我院共有在研项目136项,到位总经费3602.83万元(表16)。各种纵向课题62项,到位经费1377.23万元,占总经费的38.2%。横向课题74项,到位经费2225.60万元,占总经费的61.8%。各种纵向课题中,科技部三大项目共23项,其中973课题8项,863课题8项,支撑计划课题7项,总到位经费426.03万元,占总经费的11.8%,占纵向项目经费的30.9%。国家基金项目29项,到位经费756.8万元,占总经费的21.0%,占纵向项目经费的55.0%。此外还有重大专项1项,部委项目2项,博士点基金2项,公益项目5项。2011年度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已经揭晓,我院本年度获得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11项,青年项目1项,总经费1625万元,基金获准率45.5%(表17)。2011年我院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236篇(表21),其中SCI 47篇、SSCI 2篇、EI 37篇、CSCI 33篇、CSSCI 18篇,学术著作(教材)16部(表18),专利6项,软件6项(表19),获得科研与教学(教材)成果奖励8项(表20)。 学院目前拥有5个博士点(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全球环境变化、课程与教学论),9个硕士点(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变化、区域经济学、课程与教学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摄影测量及遥感和土地资源管理),3个本科专业,是全国7个地理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并被评为“优秀基地”。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古老而年轻,在过去的100年中,她为中国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其应有的贡献,在未来的100年里,愿意将地理学教育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继续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地理学人才,为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学士4年制,需修满164.5/167学分课程,设有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地理科学(师范生)四个专业,同时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目前,每年约招收100名本科生。

地理科学专业旨在培养优秀地理科学研究的后备人才和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或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人才。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在教育、科研部门、党政机关、企业单位从事资源环境及城市研究、规划和管理的专门人才。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旨在培养熟练运用和开发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从事相关管理和技术工作的专门人才。

地理科学(师范生)旨在培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学教学、热爱教学事业的优秀中学地理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