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城乡规划
专业代码:540201
本专业培养从事城乡科学研究,城乡规划与设计、房地产开发与策划、城乡规划管理决策咨询等方面的综合性城乡规划高级技术人才。标准学制五年,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学生可获得城乡规划与设计、城乡规划管理以及建筑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景观生态学、城市社会学、园林艺术与工程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绘画技法、制图方法、设计表现技法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面的综合训练,具有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城市设计、风景区与遗产保护规划、旅游规划、景观设计以及从事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区域规划、房地产开发与策划、城乡规划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城乡规划原理、中外城市发展与规划史、建筑设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城乡规划课程设计、城市经济学、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城乡规划系统工程学、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等。
主要实践环节:本专业实践环节主要由实验课、课程实习、综合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等组成。包括美术实习、建筑测绘实习、综合Studio课程实习、城乡规划综合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
学生毕业后可在城乡规划、建筑及景观设计单位、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机构、房地产开发企业、教育研究等相关部门从事城乡规划研究、设计、咨询与管理工作。当今中国处在高速城市化进程阶段,许多城市面临大规模的城市新区开发、旧城更新、环境和景观建设。城乡规划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于指导城市理性地扩张和开发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城乡规划专业的重要性也日渐明晰,在社会上的地位也不断提升。相对来讲,城乡规划行业高素质的专业人员较少,城市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层次的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在未来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本专业要求学生具备绘画基础和形象思维素质。
(2013)
专业解读
城乡规划专业介绍
城市作为一个地域社会、文化的中心,是人类各种社会活动的大舞台,是承载人类文明的巨大容器。从古代两河流域的巴比伦城到尼罗河流域古埃及首都孟菲斯、底比斯,从雄伟壮丽的古罗马到气势恢弘的唐长安、元大都、明清北京,从历史文化名城到现代化的世界城市,都充分体现了人类灿烂的文明进程。法国城市地理学家潘什梅尔说过,“城市既是一个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个生活中心和劳动中心;更具体点说,也可能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或者一个灵魂”。
工业革命之前,没有单独的城乡规划学科,它附属于建筑学。现代城乡规划的产生是由于产业革命导致了城市盲目而混乱发展,英国学者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以对城市最佳规模分析树立了城乡规划的里程碑,使现代城市建设走上了科学之路。19世纪的城乡规划以“城市环境美化”为主要出发点,二战后逐渐融入区域规划、生态规划等新内容,城乡规划向更加综合、多层次、多向度的方向发展。因此,现代城乡规划是因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而产生的,一门旨在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综合性学科。
城乡规划的理论和思想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之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城乡规划者提倡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所谓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要求集约和有效利用城市土地、减少私人汽车并推广更好的公共交通模式、高效的资源利用、减少城市污染、促进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改善居住和生活环境、促进社区融合和公众参与等。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于1999年设立城乡规划专业,基于园林学院深厚的风景园林理论与设计基石之上,城乡规划专业教育以建筑规划、景观设计课程为主线,注重城市景观生态环境的营造。2007年以后,进行了课程体系改革。课程设置上从过去开设建筑设计、风景园林设计、城乡规划原理、城乡规划设计、城乡规划政策与法规、城乡规划史、城市交通等传统科目,到近年来新增设了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区域规划学等科目,在课程设计教学中体现了与人文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生态学、城市管理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同时也安排综合社会实践、城市认识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得到全面培养。
约翰.M.利维曾指出,城乡规划的存在是因为城市中存在大量的相互关联性和复杂性,城市的健康发展就在于顺利协调各种复杂关系。因此,作为一门与多学科交叉得复合科学,城乡规划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跨度都非常大,从宏观的区域规划到微观的场地设计,从城市问题研究到城乡规划的管理,从旧城更新到新区开发、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到景观规划设计。
因此,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要学习美术绘画,具备艺术鉴赏和创作能力;要学习建筑和园林,了解城市空间规划的基本构成要素;还要学习经济和地理,掌握城市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同时还要学习法规制度,以具备管理城市良好运行的能力。
创造一个充满历史文化、科技创新、生态优美的城市是人类的共同愿望,城乡规划专业的目的就是要为人类创造舒适的工作创业环境、民主的城市管理氛围、便利的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宜居的生活空间。
这就是城乡规划专业,用艺术美化城市环境、用理性创造城市空间、用智慧传承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