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专业代码:082304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
专业前景 该专业是现代设施农业和工厂化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学科,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三化”同步实施的战略性人才培养专业点,随着人类社会食物安全问题、能源问题的愈来愈突出和对环境的追求愈来愈高,该专业将在城乡建设区域发展规划,现代设施农业新技术、新设施、新设备及新能源的研究开发和城乡建设规划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学科实力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学科是我国“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的硕士和博士点及农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等高层培养体系。设有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点。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13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引进特聘教授1人,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拥有农业部设施农业工程(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及与其他学科共建有现代精细农业系统集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代农业装备与设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
培养目标 该专业培养具备现代设施农业工程、可再生能源工程、生物环境控制工程、城乡区域规划等城镇建设与区域规划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工厂化高效农业系统、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城乡规划建设等相关领域,从事建筑工程规划设计与施工管理、设施农业环境调控技术装备研究与开发、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型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农业生物、建筑环境工程与新能源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是现代工厂化农业、可再生能源产业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学科。它将建筑环境技术与农业生物技术学科有机融合,研究开发新型设施、环境调控设备和可再生资源利用技术,为动植物高效安全生产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实现节地、节水、节能、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该学科专业领域也是目前国际上的发展与研究热点,与相关著名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十分活跃。
主干课程 建筑制图、工程力学、建筑学基础、居住类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原理、城镇与区域规划、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农业生物环境原理、农业生物环境工程、设施农业工程工艺、新能源工程、农业建筑设计、生物环境测试技术等。
所授学位 工学学士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工厂化设施农业系统、新能源开发与利用、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城乡建设规划与管理等领域从事工程规划设计、建筑施工管理、环境调控设备开发、企业经营及行政管理、教学与科研等方面的工作。近3年有代表性的就业单位有:农业工程设计院、中建集团、现代设施农业装备企业、各省市农委、建委政府单位等。
深造情况 可在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城镇管理与区域规划、城乡规划学、建筑环境与设备等专业方向继续深造。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农业生产性建筑、设施农业工程、农村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农业建筑与环境、工厂化设施农业系统、农村新能源开发与科学利用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装备开发与集成、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各级行政管理部门,能源工程、环境工程相关科研单位,节能工程设备、环境工程设备开发与生产单位,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绿色环保产品开发与生产企事业单位,以及能源工程和环境工程相关专业的教学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农业建筑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农村能源工程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与方法及相邻专业的基础知识;
2.掌握农业生产性建筑、设施农业与农村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的基本知识;
3.掌握建筑工程CAD的设计方法、系统工程的分析方法和各种环境调控、新能源设备的开发、造型、配套、安装调试和运行管理技术;
4.了解本专业领域及相关学科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5.熟悉本专业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规范及手册使用范围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课程设置
主干学科:土木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园艺学
主要课程:农业生物环境原理、建筑力学、建筑结构、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建筑测量、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房屋建筑学、乡镇规划、农业建筑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测量实习、施工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一般安排30--35周。
就业方向:
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各级行政管理部门,能源工程、环境工程相关科研单位,节能工程设备、环境工程设备开发与生产单位,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绿色环保产品开发与生产企事业单位,以及能源工程和环境工程相关专业的教学工作。
就业前景:
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各级行政管理部门,能源工程、环境工程相关科研单位,节能工程设备、环境工程设备开发与生产单位,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绿色环保产品开发与生产企事业单位,以及能源工程和环境工程相关专业的教学工作。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农业生产性建筑、设施农业工程、农村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农业建筑与环境、工厂化设施农业系统、农村新能源开发与科学利用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装备开发与集成、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环境工程、建筑工程与农村能源方面的基本理论.具备从事乡镇建设、设施农业与农村能源建设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建筑工程师、农业生物环境与农村能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本专业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论证、工程规划设计、施工与运行管理等基本能力。
知识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农业建筑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农村能源工程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与方法及相邻专业的基础知识;
2.掌握农业生产性建筑、设施农业与农村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的基本知识;
3.掌握建筑工程CAD的设计方法、系统工程的分析方法和各种环境调控、新能源设备的开发、造型、配套、安装调试和运行管理技术;
4.了解本专业领域及相关学科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5.熟悉本专业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规范及手册使用范围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课程设置
主干学科:土木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园艺学
主要课程:农业生物环境原理、建筑力学、建筑结构、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建筑测量、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房屋建筑学、乡镇规划、农业建筑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测量实习、施工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一般安排30--35周。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代码:081903
相近专业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生物系统工程